———— 發佈時間:2020-12-10 編輯: 閱讀次數:58 ————
上一篇文章(參見:投資者的進化之路)提出,從死扛,到止損,到翻空,操作起來越來越難,但卻越來越重要。
有朋友說,其實止損和翻空都不難,難的是對局勢的判斷,一旦投資者洞察到局勢改變了,止損和翻空很容易。
確實如此,單純死扛、止損、翻空的操作都不難,難的是什麼情況下做出相應的決策,也就是對局勢做好判斷。
然而,這種說法隱含著一個假設,即正確的決策都是在明晰的依據下做出的,或者說是決策者在決策時“心裏跟明鏡一樣”。
顯然,這不符合決策實踐的真相,小到學什麼專業,大到創業方向,決策都不是容易的,都不是清楚明瞭的。
關於決策,******的誤區恐怕是,認為正確的決策需要明晰的依據,高明的決策者在進行決策能夠勾畫未來。
這導致,在決策依據不夠明晰時,決策者遲遲不去決策,總想著等條件成熟、等信號更明顯再進行決策。我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局勢明晰了,往往已經晚了。
例如,當一只股票價格有所下跌時,這時候投資者需要進行死扛、止損或翻空的決策。因為囿於上述決策誤區,投資者總是覺得應該等著形勢明朗,再決定死扛、止損還是翻空,結果等形勢真的明朗了,發現已經深套其中。
避免時機貽誤,首先要意識到,清晰決策是不存在的,模糊才是決策的隱含定語,每一個決策在做出時都不是清晰明瞭的,都伴隨著風險的存在。
有了模糊決策的意識,才會打破對於明晰決策的執念——決策需要顯而易見的,決策需要明晰的,使得自己敢於模糊決策,在條件、情況還沒有那麼明晰時做出決策。
簡而言之,如果不想貽誤時機,就需要摒棄決策需要“萬事俱備”的念頭,也就是理解決策都是模糊的深意,這是模糊決策的效力之一。
其二,模糊決策的效力之二體現在,讓我們更容易獲得運氣的“紅包”。
模糊決策讓自己在別人之前獲得了更多先機。如果套用“因為看見而相信,因為相信而看見”的句式,這裏就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這一點如何理解?
決策效用雖然有主觀性,因人而異,但一般來說,決策的難度代表著決策的回報。在情況未明時,往往能夠獲得更多先機;而在信號明顯、局勢明朗時,誰都可以做出決策,這時決策價值已經不大。
事實上,我們總是想等到形勢明朗時決策,這是確定性思維作怪,是不敢接受不確定性的存在。
但是不確定性下的隨機性,既可以帶來揹運,也可以帶來好運。我們之所以不喜歡不確定性,常常是因為其可能帶來的揹運,這忽視了不確定性也可能帶來好運。我們只盯著烏雲,沒有看到透過烏雲的陽光。
甚至,可以說,好運不是長於確定性之中,而是長於不確定性之中。很多決策回頭看非常明智,我們常將其歸於決策者的洞察力,這明顯沒有看到決策實踐的現實,也低估了不確定下隨機性帶來好運的重要性。
這些看似明智的決策,往往都帶著“後視鏡效應”的嫌疑,與其說是決策者的洞察力,不如說是占了隨機性帶來的好運的先機。
這種先機的獲得,不止受益於隨機性可以帶來好運的事實,還受益於競爭者少的概率優勢。因為不確定性帶來的決策者的猶疑,排除了大量競爭者,導致分享這一好運的競爭者少。
這也可以從勝率和賠率的角度來看,不確定下,勝率是不確定的,至少看起來不是很高的,而賠率較高;但在確定性下,因為大家都能看到,勝率提高,但收益攤薄,賠率反而不高。(關於勝率與賠率,可參見:理解勝率與賠率)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決策框架和決策依據,這些可以說是我們的“已知”,我們總是奢望依靠這些“已知”提高決策的正確率,然而這些“已知”,相對於複雜世界的“無知”,往往是很微不足道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忘了“不知道的不知道”也許會垂青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