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2021-04-11 編輯: 閱讀次數:72 ————
袁國寶互聯網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新盟創始人、資深媒體人、新媒體行銷和品牌傳播專家。
寶哥說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這是一架傷痕累累的爛飛機。
這是一架在二戰中被打得成篩子、渾身彈孔,堅持飛行,終於安全落地的伊爾2飛機。這也是一架談到華為時,繞不開的一張飛機——“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近幾年,在華為屢遭非市場因素重挫,任正非不止一次將親手選擇的這一張圖片,配上以上文字,公之於眾。
從2012年直到現在,美國眾議院對舉全國之力,施壓、聯合盟友,向華為和中興通訊為首的中國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為由,步步緊逼,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打壓、封殺手段,世所罕見。
華為度過了艱難的8年,2021將會是更艱難的一年。
被美國禁令制裁後,華為手機業務首當其衝,銷量遭遇暴跌:今年2月19日有消息稱,華為供應商已接到通知減產,預計今年手機出貨量將下降逾60%至7000萬臺左右。
回顧2020年,這一組數據則更加慘烈。IDC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全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為1.89億部,同比下降了21.5%。
根據華為2020年半年報披露,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540億元人民幣,其中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佔據華為營收半壁江山的手機業務遭到重挫。
此外,晶片供應被美國“卡脖子”,自研麒麟晶片在去年9月停產終成“絕響”,隨即導致2020年11月整體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加之運營商業務海外發展屢次遇阻,華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一地黃葉。”被迫剝離榮耀業務時任正非的一席話,如今讀來,仍感心痛。
但是,戰鬥才剛剛開始。
1華為可以說“不”
面對層層重壓,華為沒有停止“戰鬥”。
“我們太忙了,發展太快了,沒時間收取專利費,當我們不忙的時候,閑下來的時候,即使要專利費,也不會像高通一樣要那麼多。”不常露面的任正非在談及近期華為開始徵收5G專利費時,言語中透露的,是輕鬆。
輕鬆之下,則是華為一個“大動作”:
近期,華為發佈《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明確表示,將在2021年按照一定標準,對5G多模手機收取專利費:對遵循5G標準的單臺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並提供適用於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將從2021年開始收取。
換句話說,華為將在全球對滿足條件的手機徵收5G專利費——不少人解讀這是華為的“反制”手段,是對以往不公正待遇一次重要反擊:比如,預計2019年至2021年期間,華為將從專利授權中獲得約12億美元-13億美元的收入。
但是,這並非華為的“鬥爭”手段。
實際上,包括華為在內多家產商,多採用專利交互手段:比如,在過去20年裏,華為與ICT行業的主要專利持有企業進行了廣泛的交叉許可談判,簽署了大量的專利許可和交叉許可協議。
但是,如今在美國的限制之下,榮耀被迫脫離,使用國外專利的場景變少:走原有的交叉授權的模式就不再值當。
正如任正非表示:華為的知識產權不會武器化,但是相互之間的交互許可是必要的——這是一種戰略考量,更是一種胸襟,而非“打擊報復”。而華為真正的“反制”,真正的底氣,則在於自身5G領域巨大的專利優勢。
以下數據,可供參考——截至2020年,華為擁有超過10萬件專利,其中5G相關專利占比超6%。此外,截至2020年10月,華為的5G專利申請量,以6372件排名************,遠高於高通、三星4590件和4052件。
可以說,作為全球******的5G專利擁有者,科技戰場上,華為早已一騎絕塵!這也是多年,任憑美國一味打壓,華為反而能屢次於絕境中,重獲新生的真正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3月23日,《2021數雲·胡潤中國大消費民企百強榜》榜單顯示,華為再一次1.1萬億價值成為中國大消費領域價值最高民營企業。
2021年,初春已至。
2為什麼是華為
華為憑什麼行?
數據顯示,2020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有10萬人,占公司總人數的50%左右。2019年,研發費用支出為人民幣1317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年收入的15.3%。而近10年來研發投入近千億美元。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不如舉一個形象的例子。2019年,A股研發費排名前10名的企業分別為: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石油、上汽集團、中國交建、中興通訊、中國中車、中國電建、中國中冶。其中,中國建築投入達173億元。
華為2019年的研發費用,就為以上所有企業的總和。更誇張的是,10年來華為在研發上已經累計投入6000億元——這相當於中國中等發展水準省份全年的GDP總量。
可以說,前所未有的資金投入,持久的時間作用,華為的科技實力已經達到世界頂級。
從這一點上說,美國意在以晶片限制華為手機業務,短期內雖帶給華為重創,但長久來看並不現實——實際上,在2020年12月,由中建八局承建的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廠房:武漢華為光工廠專案(二期)正式封頂,加上2020年9月2日華為宣佈,不依賴先進工藝晶片的華為“鯤鵬雲手機”正式上線公測。華為在手機晶片上的反擊戰,已經正式吹響“衝鋒號”。
此外,在業務銷售領域,華為把手機作為業務核心的同時,更在積極拓展硬體,擴充至8類硬體設備,包括VR眼鏡、智能音箱、智能手錶、筆記本電腦等,並提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
可以說,科技實力的支撐,也讓華為的增長區間,難以被某些國家“一棍子打死”——實際上,即使在晶片受制,手機業務遭到重創後,華為的營收增長的可能性從未消失。
比如,近期“華為機器”視覺領域總裁段愛國就在微頭條爆料稱,華為機器視覺推出了“智慧養豬方案”:包括儀錶盤監控、大數據分析、數位化管理,支持AI識別、AI學習、AI預測、AI決策等,可以實現全感知監控、機器人巡檢和自動/遠程控制。
這意味著,華為在將來用機器和AI替代人力,對豬進行生長進行“監管”。
作為************大豬肉消費國和養殖國,中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高達1.2萬億元。假若華為此舉一經成功——正如網友笑稱:
賣手機,哪有養豬來錢快?
更重要的是,華為目前已經成立一百多個研究所和聯合實驗室,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類專業技術研究所,也包括煤炭、機場、港口等應用型實驗室,未來將聚焦B端業務,為華為打開營收的可能。而在去年Mate 40的發佈會上,華為就推出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作為突圍方向之一。
換句話說:從做手機到賣豬,從企業服務到智能汽車,未來的華為將成為一家“無所不在”的公司。
3為什麼還得是華為?
“我們本來是一棵小草,這兩年的狂風暴雨沒有把我們打垮,艱難困苦的鍛煉,過幾年也許會使我們變成一棵小鐵樹。鐵樹終會開花的。”
在告別榮耀業務之時,任正非的講話中,不止有“黃花落地”的離別傷感,也有“鐵樹開花”的光明和希冀。
但是,華為從不孤單。
危難時刻,國家永遠是諸如華為這樣的民族企業,******的後盾——在2020年8月,中國政府頒發《國務院關於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優化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發展環境,深化產業國際合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品質。
這標誌著,國產晶片和軟體行業,最高可享10年免所得稅。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另一方面,在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名單後,華為的“戰友”中芯國際隨後表示:感謝美國將中芯國際與華為逼入絕境,這將是偉大的合作的開始——實際上,華為和中芯國際一旦聯合,堅定去美國化技術路線,去設計晶片,去自主可控地持續研發和升級晶圓加工技術,勢必將奮起直追。
時間回到2000年。
這一年,中國即將加入WTO,美國經歷納斯達克的泡沫破滅,正在股災餘波中療傷。也是這一年,任正非發表了一篇《華為的冬天》:
今天也許是華為的春天,但是冬天馬上就會來臨——企業跟人一樣都會死,但我們要“向死而生”。
事實上,華為在受美國瘋狂打壓的8年,也是華為輝煌的壯大期。
儘管,在2018年1月初,美國政府堅決反對華為和AT&T簽約合作,禁止華為手機進入美國市場,2018年12月,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
儘管,直到今天華為依然沒有在晶片危機中突圍,前途依舊充滿變數——“華為在美國的一波又一波嚴厲的制裁下,使我們終於明白,美國某些政客不是為了糾正我們,而是要打死我們。”
但是,正如任正非早些年所言,不管身處何處,我們要看著太平洋的海嘯,要盯著大西洋的風暴,理解上甘嶺的艱難。
“要跟著奔騰的萬裏長江水,一同去遠方,去奔赴戰場,去謀求勝利!”
苦難終究孕育偉大。
直面磨難,不屈不撓,這是華為感動人心的地方。對個人如此,對企業如此,對國家和民族也是如此。
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