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報告

研究員金允木:時機、時效、時滯

———— 發佈時間:2021-05-17   編輯:  閱讀次數:51 ————

 

甘南紮尕那

  

金融是關於時間的,理解金融,需要更好地理解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投機、交易都是關於時間的理解的。

 

尤其對於交易來說,時間更是重要變數之一。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交易就是關於時機的選擇。

 

時機對於交易非常重要,這倒不是源於時間的特質,而是因為人、事、物在時間標度的尺度上總是發生著變化。

 

如果不是有時間這個標度尺度,我們很難標記人、事、物的變化。因為時間可以標記這種變化,時間範疇下,時機、時效、時滯對於交易看起來就變得非常重要。

 

什麼是時機?時機就是人、事、物在時間標度上發生變化時,我們恰好認識到這種變化,並根據這種變化行動,實現主客觀的和諧。

 

對於時機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恰好”。人、事、物發生變化時,我們“恰好”在變化的現場。

 

一旦我們沒有“恰好”出現在變化現場,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過晚、一種是過早。

 

如果我們過晚地出現在變化現場,那麼就很可能錯過時機。我們之所以錯過時機,是因為時機是有時效的,時機帶來的機遇存在時效,即有自己的存續期。

 

因為不同時機的時效的存續期的時間不一,這導致看似錯過的時機其實也是有機會的。即,如果我們沒有“恰好”在時機出現時入場,我們還是有機會入場的,比如存續期的1/3處或者1/2處。

 

對於這一點的反證為:即使我們不考慮1/3處或者1/2處入場的勝率與賠率,我們還應該考慮存續期的長短。事實上,我們無法判斷存續期的長短,這就導致1/3處或者1/2處入場成為偽命題。

 

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偽命題,導致前赴後繼高位站崗的現象。我們以為我們是1/3處或者1/2處入場,但發現自己是在一個時效的末尾入場。時效的存續期只能事後判斷,這導致高位站崗總是接連不斷。

 

與過晚入場相對的是,過早入場。過早入場出現的問題就是,時滯。我們覺得一個時機出現了,但是這個“時機”卻總是看起來像偽時機——遲遲沒有表現出自己是個時機。

 

時機不像時機,原因可能是因為缺少催化劑,或者大環境無法配合,或者僅僅是一些隨機性因素。無論什麼原因,這導致了時滯的產生。

 

既然是時滯,就排除了這個時機不是時機的可能。但是因為有時滯的存在,我們很容易將這個真時機當作假時機。

 

一旦我們產生這種懷疑,我們很容易從這種標的上離開。這是時滯給我們帶來的其中一個困擾,即很容易讓我們失去洞察力和耐心,導致最後錯過一個時機。當這個時機最後顯現時,我們又進入像上面說的即判斷其時效如何的自我迴圈。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很有耐心,我們堅信這個時機是個時機,我們又會掉入另一個陷阱:被標的耗的太久,導致機會成本、持有成本的增大。

 

時滯的存續期像時效的存續期一樣,難以判斷,這就導致機會成本、持有成本的不確定性。在時滯上,我們或許戰勝了自己,戰勝了耐心不足,但我們仍然可能被拖垮。

 

我們用時間標度變化,時間讓我們可以從人、事、物的變化中錨定時機。其間,時效和時滯是重要的錨定工具。可以說,時效和時滯的意義之一就是框定時機。

 

也就是說,把握一個時機,我們不止要看到人、事、物的變化,也要看到這個時機的時效和時滯。當一個時機將要或已經出現時,我們不能不審視其時效和時滯,並將其作為行動策略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