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研究員金允木:理性戰勝本能的方法

———— 發佈時間:2021-06-07   編輯:  閱讀次數:29 ————

澳門


在此之前需要明確兩點:

 

一是,我們需要對抗一些本能,這是因為我們有很多本能,有些是好的本能,有些是壞的本能;有些本能是有用的,有些本能已經隨著進化而無用。我們需要對抗一些對我們不好的本能。

 

二是,我們能夠通過本能對抗本能,這是因為本能的力量有大,有小;有重要的,也有不重要的;有符合我們長期利益,有不符合我們長期利益的。

 

在上面兩點的基礎上,可以得出結論:理性無法戰勝本能,能夠戰勝本能的只有本能。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討論理性戰勝本能的方法,即:理性只有扮演另一種本能的代言人或偽裝者,理性才能戰勝本能。

 

羅伯特·賴特在《洞見》中說,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思考對行動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思考的起點和終點一直都是感覺。比如我們喜歡吃甜甜圈,我們喜歡這種感覺,儘管我們知道吃糖多是不好的,我們還是難以抑制去吃甜甜圈,這是本能。

 

因為這種本能的存在,僅僅告知我們吃甜甜圈不好,希冀通過訴諸這種理性的方式,讓我們放棄吃甜甜圈,很難有好的效果,因為喜歡甜甜圈是我們的本能之一。為了對抗這種本能,讓理性“充滿力量”,我們需要把理性建立在另一種本能上,比如將不吃或少吃甜甜圈建立在活得更久上。這樣,因為理性有本能的加持,對抗吃甜甜圈才有效果。

 

所謂的理性戰勝本能,實際上還是本能戰勝了本能,理性只是媒介。這種戰勝本能的做法有點類似於以毒攻毒,或者是注射疫苗。能夠戰勝一項事物的只有其自身,而不是另一種東西,尤其對於本能來說。

 

在金融市場上,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很難預判未來,我們也容易受到當下情緒、本能的影響,導致我們希冀通過理性約束本能的期望註定破滅。

 

對於情緒、本能的抑制之法,必然建立在情緒、本能自身之上。比如,我們往往有厭惡損失的心理,這是一種貪婪的本能。不論我們如何不斷地思考,如何不斷地拿相關知識解構這種本能,如何不斷地告訴自己這是一種本能,是不對的,我們都很難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對抗這種本能,我們必須訴諸於另一種本能,如在金融市場長期存活下去。這一更大本能、更有利於我們長期利益的本能,需要理性幫我們比較梳理出來。如果不訴諸理性的審視、取捨,我們會任由當下的本能肆虐,最終危害我們長期利益。

 

也就是說,理性可以幫我們比較當下本能和其他本能。理性的力量不來自於其邏輯,而來自於另一種本能。而理性能夠讓這種力量得以發揮的機理是,理性可以對不同本能進行區分和選擇。

 

市場上,普遍認同在股市長期存活下很重要的說法,甚至巴菲特“保持本金”的說法被奉為圭臬。這些說法之所以流行,不是因為這些話多麼具有理性,也不是因為這些話訴諸於權威,即巴菲特說出來的;而是因為這些話反映的是我們更大的本能,即想要長期存活下去。

 

這種長期存活的本能才能對抗一時不忍失去的本能,在需要止損時果斷止損。止損,不是因為我們無感,不是因為邏輯有理,而是因為這更能滿足我們的長期本能。理性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幫我們挖掘出這個邏輯,並分析出這是更符合我們長遠利益的本能。

 

我們追求的理性,實際上並不是與感性相對的屬於概念、判斷和推理階段的認識,而恰恰是與感性相關的可以觸動引發我們發現對抗當下本能的更符合我們長遠利益的本能的東西。儘管理性無法對抗本能,但是理性可以幫我們比較哪種本能更強,哪個重要,更符合我們自身的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