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崔偉: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熱點問題的回答

———— 發佈時間:2021-01-02   編輯:  閱讀次數:32 ————

昨天有幸受無涯社區的邀請,和多位專家一起做了一個關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線上討論會,回答了大家關注的問題。有數十家媒體參與,也有幾十個社群直播。下麵是我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現場答復,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 中國為什麼突然加緊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節奏?可不可以理解為是Libra打了屁股知道疼了?

 

我的回答:很高興今天受到無涯社區邀請,分享我對於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指正。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Libra的推出對於CBDC有一些影響,但是並沒有打亂節奏。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早在2016年2月13日,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新週刊》專訪時就表示,“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區塊鏈是可選的技術。”當時,區塊鏈在社會上的知名度還遠遠小於現在,周行長已經有了這樣的前瞻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之後,2014年初,央行就組建了一個專家研究團隊,以討論所需的監管框架或國家數字貨幣。2016年,國務院將區塊鏈寫入“十三五”規劃,強化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佈局。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成功測試了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2017年12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2018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還出資設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為“金融科技相關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金融科技相關系統建設與運行維護”。

 

2018年8月28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大學、江蘇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南京)應用示範基地”揭牌。

 

從這一系列的舉動可以看到,央行在數字貨幣的研究領域,已經做了長期的準備工作,並不是突發奇想,或者說是因為國際上的形勢變化而倉促行動。

但是,之所以一直處於研究階段,遲遲沒有推出法定的數字貨幣,體現出了數字貨幣的難度和央行的慎重態度。

 

畢竟法定數字貨幣與一般的法幣或者我們通常所談及的虛擬貨幣不同,一定要考慮其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因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存在三大風險:一把新產品、新技術當成投機工具;二是某些技術過度看重圈錢,模仿銀行吸收公眾儲蓄;三以贏者通吃替代競爭性發展。

 

另外一個誘發的因素是,去年六月份,美國首次開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人民幣匯率走低,國內市場民眾對數字貨幣的需求增加。

 

正如最近穆司長在論壇中提到的,發行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有利於抑制公眾對於加密資產的需求,鞏固我們的國家貨幣主權。

 

基於這些因素,有了發行數字貨幣的迫切性。這就是穆司長所說的,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就已經進入996的工作狀態。當時,還沒有Libra的消息。

 

那麼Facebook的Libra的推出,是不是有著推波助瀾、臨門一腳的作用呢?我認為也的確存在一定的作用。央行的法幣和將來的數字貨幣,按照大家的理解,應該都處於強勢地位。但是Facebook的Libra專案的明晰化,對央行形成了一定壓力,也就是在數字貨幣領域,也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黑馬,佔據市場主導權。我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加快了央行推出數字貨幣的步伐。

 

問題:CBDC如果出來之後, 其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具體的應用場景會有哪些?

 

我的回答:首先,央行穆司長提到,央行數字貨幣的作用是取代M0。M0是什麼意思?這裏我說明一下。

 

M0、M1、M2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0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每個人在銀行的存取款都會影響市場上M0的增減。也就是說,M0就是銀行之外,實際經濟生活中流動的現金,包括紙鈔和硬幣。


另外順便說一下,M1是狹義貨幣,M1=M0+企業在銀行的活期存款;M2是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等。

 

那麼,我們平時生活裏面,什麼時候需要用M0?就目前來說,是在一些不支持移動支付的地方,還需要用現金,譬如一些醫院掛號、一些停車場、一些偏遠地區。當然,還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交易。

 

我有在地方銀行工作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很有用,因為每年到過年的時候,銀行的員工都會累得不行,為什麼,因為很多老鄉背著大麻袋的現金來存錢。他們為什麼不用支付寶、微信呢?原因很簡單:他們收到的就是現金。那麼按照央行現在的說法,就是可以用數字貨幣來取代生活中這些目前還需要用到的各種現金場景。

 

現金和支付寶、銀行卡的交易,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我們在交易現金的時候,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是在支付寶、微信、銀行卡轉賬時,無論是不是面對面,其實都需要經過銀行的中轉。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0,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可以進行不需要經由銀行帳號的、點對點的轉賬。

 

至於說,是不是能像現金一樣,實現無蹤跡?我認為,不可能,只要是通過數字手段進行的,必然有記錄。而且,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設計目的:減少現金,就減少了各種控制不了的資金流動,一切都有跡可循。所以簡單來說,我覺得對於老百姓的生活,如果你平時根本不用現金,這個對老百姓就沒有影響。如果你平時需要大量使用現金,這個就有用。

 

問題: CBDC的推行會有哪些潛在的風險?

 

我的回答:對於任何一個數位化的系統,我認為,******的風險都是安全性。從事區塊鏈行業的朋友們都經常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某交易所被黑,某某錢包被黑,某某帳戶被黑,等等。

 

區塊鏈目前所採用的主要共識機制也從內生中存在著51%攻擊的可能性。諸如此類的安全威脅,在區塊鏈行業可以說是耳熟能詳。但是對於一個新的金融系統而言,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大型銀行內至於央行被攻擊時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央行推出數字貨幣本身,乃至於這個過程中選擇的供應商、第三方、技術路徑等等,都大大增加了自己對於安全攻擊的攻擊面積。其次,在惡意的駭客攻擊(DDoS、中間人攻擊、社會工程攻擊等等)以外,還有洗錢、資本外逃和逃稅等等問題。也可以歸為安全問題。

 

這是其一,也就是系統本身的穩定性。

 

第二,是央行系統對於商業銀行系統的排擠效應。現在我們還很不清楚央行數字貨幣開戶的方式,當然穆司長已經說,不會有利息,避免衝擊現有金融體系。但是一旦存在企業開戶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存在一些企業為了轉賬便利等原因,而將存款等形式的資金轉向數字貨幣。這樣,央行的貨幣政策會直接作用到企業和個人身上。

 

現在中國的貸款發行機制,一直實行的都是央行-商行的雙重架構。一旦央行直接面對企業,商業銀行的所謂“貨幣乘數因數”(也就是通過一定存款準備金而發放倍數貸款的能力)就會消失。

 

最終,商業銀行體系也將縮化,縮減為投資理財機構或商業貸款機構。這也是一種風險。當然,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出現。因為,中國的大型商行都是國企,自己人不會搶自己人的飯碗。

 

問題:CBDC的推行會有哪些阻礙力量?

 

我的回答:一方面,是可能來自於現有商業銀行體系的阻礙,上面已經介紹了。另一方面,可能的阻礙,來自於技術的實現。

 

傳統的金融機構的技術體系,依賴於中性化的、基於帳戶多層次的管理模式。在過去非常有效,但是現在,要適應數字貨幣所帶來的龐大的交易量、點對點交易的可能性(如上面那位朋友提到的,這點並不確定,只是可能),還有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手段對異常交易行為的檢測和分析,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要知道,過去,每個銀行都是自己處理自己的用戶。央行對於M0,把錢印出來就完了。現在等於,央行要去管理全中國所有的現金的數位化交易,就目前而言,是說依然會通過商行這種雙重架構,但是數位化、可編程化的交易方式意味著所有資訊都可以從上到下貫通(而不是像現金一樣無法記錄)。

原有的技術體系,是一個可能的阻礙。

 

另外,就是監管機制。在資金流動性受嚴格控制的情況下,中國金融體系的監管機制不敢說是最嚴的,也是非常嚴格的。那麼對於數字貨幣,如何有效的監管,相應的法規是什麼?目前還沒有正式的法規可以參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可能要做一定的調整。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也可能會對其快速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

 

問題:CBDC的真正競爭對手是誰?

 

我的回答:我認為,CBDC的真正競爭對手,是加密貨幣或者其他類型的通證。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原所長姚前曾寫到,根據 Prasad研究,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總體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年以來,我國央行貨幣與M2的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歐元區則下降了3%。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貨幣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難道說,錢在經濟中的重要性降低了?顯然不是。而是,我們通常意義上定義的“錢”,變成了很多其他的形式。

 

譬如,有人把法幣換成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或者,有人使用各種積分、通證等等來進行經濟活動,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私人數字貨幣"。它們不合規,但是起到作用。

 

譬如最近有報導說,現在因為很多企業的資金鏈緊張,很多企業開始用“白條”來作為交易手段,甚至以物易物。

 

因此,央行要維護自己在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就必須找回經濟活動的主導權。為什麼?因為“鑄幣權”是一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一旦鑄幣權的地位下降,或者說鑄出來的幣無人問津,顯然很不好。

 

所以,我的觀點是,央行希望通過主動研究、發行數字貨幣,來確保自己在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避免其他“私有貨幣”的影響。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現在看到的穆司長、周前行長的講話,也都是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後續的發展還需要繼續關注。

 

問題: 國際貨幣競爭格局, 中國有沒有可能有類似Libra這樣的民間力量出來?

 

我的回答:首先,我們明確一下,央行的CBDC和Facebook的LIbra有什麼區別。(可以參考我之前撰寫的文章“三分鐘讀懂Facebook的Libra專案”)

 

我總結下麵這幾點:首先,Libra是錨定一籃子的貨幣,央行是錨定人民幣的貨幣。其次,央行的數字貨幣很明確說了是做M0,而Libra是模糊不清晰的,是M0也有可能是M1、M2,有可能會帶來貨幣乘數等各種變化。

 

再次,央行採用了雙層結構,通過商業銀行去做推廣,Libra是通過28個協會成員,未來是100個協會成員進行推廣,以及授權經銷商去推廣,因此發行機構是不同的。

 

簡單來說,這兩個東西完全不同。一個是政府行為,一個是企業行為(或者說基於分佈式組織的商業行為)。

 

那麼,中國會不會在CBDC以外,在民間或者企業界,出現類似於Libra這樣的專案呢?


我的觀點是:1)在合規性上來,不可能。

 

在中國,可以把錢換成積分、幣、通證等等,OK。這些積分的交易、轉讓,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但似乎,要把這些積分、通證、幣再換回為錢,就不行。只要涉及到法幣的雙向兌換,就是強監管。為什麼?因為這提供了洗錢的可能性。

 

所以,在中國做一個可以雙向兌換的、法幣以外的貨幣,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不允許。目前的2017年民法通則第127條規定,私人持有“網路虛擬財產”,是可以受到保護的。這個虛擬財產一般來說,可能包括加密貨幣或者遊戲道具等等,具體由相關法規或者法官判決。但是,加密貨幣的交易,並不受法律保護。

 

簡而言之,Libra在中國,很難合規。

 

2)從去中心化角度來說,不容易。


某種意義上,我們在支付寶中存的餘額,有時候會附帶一定的利益,譬如積分、優惠啥的,我們可以理解,這就是添加了支付寶性質的特殊幣。但是,這些是中心化管理的。跟Libra所提倡的去中心化、社群化、基金會化完全是兩回事。

 

為什麼我們不喜歡中心化的模式?因為今天它可以獎勵你,明天它也可能處罰你,甚至有可能把給你封了,或者把你的帳本給改了,因為規則都是它訂的。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是一家獨大的情況下,個別的內部人作惡並不是不可能出現。

 

OK,就簡單說這麼多。

 

問題:各位晚上好,我是TokenInsight首席分析師楊其,謝謝無涯社區的邀請。我的問題是:有觀點認為,當前央行發行數字加密貨幣意義不大,理由是,市場流動性基本上都為記賬貨幣,現金在整個流動性中所占的比重十分微小。您怎麼看? 

 

我的回答:首先,這個問題的前提,我不認為準確。“現金在整個流動性中所占的比重十分微小。”大家可以參考這裏的數據:

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china/money-supply/money-supply-m0

中國的貨幣供應 M0在2019年7月1日達7,2689.25億人民幣,相較於2019年6月1日的的72580.96億人民幣繼續增長。下圖顯示了過去五年的M0增長情況,依然波動中穩定上升。

 

 

第二,我認為,CBDC是央行在面臨數字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所邁出的第一步。

這並不是終點,甚至都還不是起點,只是一個探索性的方向。正如穆司長所言,目前的區塊鏈技術無法提供30萬/秒的TPS,所以如何實現,還是未知數。Libra就更不要說了,承諾的TPS是幾千。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5G的到來(平均速度達到1Gb/s,是4G的十倍以上)和網路架構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到技術方面的改進。應用和技術,交相輝映,互相推進,所以CBDC這一步,是對技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方向。

 

第三,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在金融科技,在數字貨幣領域,央行不去搶先,別的貨幣內至於其他國家的數字貨幣,會搶佔市場(在數字貨幣領域大家可以看到USDT、USDC這樣的穩定幣的作用,雖然差別很大,但是它們的確加強了美元在數字貨幣領域的主導地位)。

 

從這三點來說,我認為,CBDC很有意義,是非常有價值的探索,我為央行邁出的這一步點贊。

 

問題: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後,對加密貨幣領域會有怎樣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競爭關係?可否認為國家對區塊鏈或者幣圈有了新的態度的改變?

 


我的回答:首先如前所述,CBDC目前和區塊鏈沒有直接的關係。甚至也可能不會有關系,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從技術上無法滿足其要求(全中國的現金交易,要實現交易上鏈+驗證+寫入區塊+防攻擊,無論是BFT、POW、POS、DPOS、或者BFT+DPOS,目前都無法滿足)。

 

但是,穆司長的確在發言中提到:“採取雙層體系發放兌換央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有利於抑制公眾對於加密資產的需求,鞏固我們的國家貨幣主權。”

 

也就是我剛才說的,央行是把加密貨幣作為競爭對手來看的。至少央行自己這樣認為:用了CBDC,也許老百姓就不需要再考慮用加密資產。所以從央行的角度來說,它是把加密貨幣作為競爭對手,因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對區塊鏈或者幣圈的態度有任何變化。

 

至於說,為什麼區塊鏈行業、幣圈對這個新聞興奮不已,我個人覺得一方面是很多人也沒有仔細去看穆司長講話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借題發揮,希望把它作為利好提升幣價。

 

另一方面,我對央行上面的這種說法抱有一定的保留。就是有了CBDC,並不意味著公眾對於加密資產的需求會減少。因為,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東西。

 

為什麼現在全世界的一些公眾會買比特幣?一是追求溢價、漲幅,這是把它當大宗商品來看。二是追求去中心化的安全性,錢不會某一天消失了。

 

CBDC不可能做到這兩點,所以對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主流加密貨幣,起不到替代和衝擊作用。

 

問題:大家好!我是ArcBlock(ABT)陳俊。我提一個小白問題:對中國老百姓來說,CBDC 將帶來什麼變化?根據目前的雙層設計,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委託各商業銀行發放給用戶,如果是基於帳戶模式,可能沒什麼感知體驗上的變化——只是銀行帳戶裏標記這是 CBDC;如果不基於帳戶模式,取代現金紙幣的 CBDC 到底是什麼產品形態——會類似目前加密錢包控制管理鏈上的數字資產嗎?而 Libra 有錢包、在 Facebook 網路流通,產品形態體驗很清楚。

 

我的回答:下麵是我的預測:

未來,普通民眾獲取央行數字貨幣的方式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到銀行開通一個數字貨幣的錢包,直接拿著手上的現金,包括紙幣和硬幣,換成數字貨幣(櫃檯辦理)。

 

第二類是直接拿現有帳戶上的錢,用網銀線上購買,類似於把銀行帳戶裏的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線上辦理),不同的是現在是吧銀行帳戶裏面的錢,轉到CBDC帳戶。

 

第三個是直接在場外交易(OTC),我轉給你,你轉給我,或我有什麼東西要賣,明確只收數字貨幣。

 

未來中國可能會出現三種形式的支付,網銀、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和央行數字貨幣,用戶將錢放在何處取決於用戶。

 

至於說,為什麼用戶會有這樣的願望,把現金或者銀行帳戶裏面的錢,換成CBDC?應用場景在前面提過了。

 

問題:大家好,我是五六財合夥人張君,關於CBDC,我的問題如下:

央行數字貨幣到底應不應該有利率? 為什麼? 

 

我的回答:穆司長實際上在講話中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提到:“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所以對於現鈔不計付利息,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對現有實體經濟產生大的衝擊。”

 

也就是說,它不會帶來新的利率體系。

 

同時,他又強調:“為引導央行數字貨幣用於小額零售場景,不對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週期效應,可以根據不同級別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餘額限額。此外,如果需要的話,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為央行實施負利率提供條件。”

 

這一點很有意思,也就是說,雖然它不給利息,但是它可以為帳戶施加很多功能。舉個例子,譬如說我是一個企業,我需要給另外一家企業付款。我希望對方收到這個款項之後,在若干天內不能使用。這個不能使用,是從技術上的定義,而不是安全上的定義。也就是說,對方拿了這個錢,也沒有用。

 

這可以通過數字錢包的編程來實現。這樣,即使不給利息,這個企業也會考慮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它增加了一些數位化的功能。數位化資產的管理,科技金融的發展,為我們的交易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一些暢想,還有待驗證。

 

上面是我的訪談記錄,感謝大家的閱讀。

 

您可能還想要讀崔哥的其他文章:

 

 

我對央行數字貨幣的一點感想

 

三分鐘讀懂Facebook的Libra專案

 

怎麼看待人民幣破7

 

一文讀懂區塊鏈行業歷史、現狀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