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微眾銀行助力粵澳地區健康碼互認 區塊鏈技術為數據要素流通提供安全保障

———— 發佈時間:2020-10-23   編輯:  閱讀次數:8 ————

    编者按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用區塊鏈技術保存個人數字資訊可以滿足境外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只是首次生成健康碼的時間略長,再次使用時,只是調用已存記錄,時間非常短。”他進一步指出,“實際上在金融領域,一些發生頻次較低的支付已經在採用區塊鏈技術。”

 

近日,微眾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粵澳地區健康碼互掃互認提供了開源技術支持,助力粵澳兩地“健康碼互認”,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據瞭解,該專案基於國產開源區塊鏈底層框架FISCOBCOS研發,並採用微眾銀行區塊鏈開源的實體身份標識及可信數據交換解決方案WeIdentity,將健康碼相關資訊轉化為加密的可驗證數字憑證,兩地機構在後臺不互聯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驗證資訊的真實有效性。

    零壹財經分析師林澤玲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其核心是數據的可信和傳輸,最主要的難題是實現不同系統中數據的有效打通並同時確保對數據隱私的保護,而區塊鏈目前在處理資訊流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通過共識機制及加密演算法等技術,可以讓鏈上數據實現可信儲存與流轉,防止資訊偽造,進而提升數據的效率。”

    資料顯示,微眾銀行自2015年開始區塊鏈探索,在產業應用方面,在對賬、供應鏈金融、司法存證和仲裁、電子政務、監管科技、版權保護、社會治理等眾多場景中落地了具體應用。生態建設方面,微眾銀行區塊鏈以開源鏈接多方,共建FISCOBCOS開源聯盟鏈生態圈。截至2020年上半年,FISCOBCOS成功助力生態內眾多合作夥伴數百個應用專案的研發,在生產環境落地的應用超80個,生態圈內聚集了超1000家企業與機構、上萬名個人開發者。

    一直以來“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掃互認的過程中,涉及兩大難題。首先,是健康碼生成、使用過程中的用戶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其安全隱私標準應符合兩地各自用戶隱私保護的相關法規要求;其次,由於居民的個人資訊及核酸檢測資訊等只有本地權威機構有能力驗證,而澳門地區和內地相關機構需在用戶數據不直接傳輸和交換的前提下,驗證用戶提交資訊的真實有效性,搭建跨地區的數據真實性核驗通道。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舉例來說,澳門地區居民持“澳門健康碼”前往珠海,在系統申請轉碼,由用戶自行操作提交至“粵康碼”,系統將按照防疫工作的規則自動為其生成“粵康碼”。“粵康碼”收到用戶自行提交的資訊,結合區塊鏈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及密碼學方法,可快速驗證用戶提交的資訊是否真實有效、未經篡改。整個過程,後臺不存在任何用戶數據的直接傳輸,確保澳門地區健康碼在生成、使用過程中的用戶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符合兩地法規的相關要求。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用區塊鏈技術保存個人數字資訊可以滿足境外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只是首次生成健康碼的時間略長,再次使用時,只是調用已存記錄,時間非常短。”他進一步指出,“實際上在金融領域,一些發生頻次較低的支付已經在採用區塊鏈技術。”

    據瞭解,此次粵澳健康碼互掃互認,有效促進數據要素在用戶知情、授權和主導下的跨地區流通。

    微眾銀行區塊鏈負責人範瑞彬認為,除了健康碼所屬的醫療衛生領域,在金融、貿易、服務業等多個業務領域中,都存在跨機構的身份認證和可信數據流通需求。他進一步表示,“區塊鏈技術融合零知識證明、同態演算法、安全多方計算、選擇性披露等數據隱私保護前沿成果,是推動數據要素安全流通至關重要的一步。”

    林澤玲對此種說法表示認同,她進一步闡述認為,“區塊鏈應用主要通過分佈式帳本、非對稱加密等技術,保證資訊和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等,尤其在跨境金融領域,幫助實現資訊流和資金流在各個環節流轉,快速建立起相關方的信任路徑,解決因資訊不透明和信任缺失而導致的低效、高成本等問題,在跨境金融領域大有可為。”


本文轉載自《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