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陳波:數字人民幣帶來巨大想像空間

———— 發佈時間:2020-10-15   編輯:  閱讀次數:31 ————

——本文刊於2020年10月14日《環球時報》國際論壇版 

 

日前,深圳市政府宣佈在羅湖區開展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引起廣泛關注。根據深圳官方公佈的數據,共有191.38萬名在深個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數字貨幣紅包的預約登記,5萬人中簽,整個測試將在 10月12日18時至10月18日24時之間完成。與此同時,3389家商戶也完成了POS機的全面升級。

 

從2014年起,中國央行就開始了對數字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在2019年Facebook推出Libra白皮書和框架後,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計畫DCEP也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話題,不過,對於DCEP我們的態度一直比較低調。而此次試點可以說是DCEP在公眾面前的一次相對高調的亮相,可以預見,未來數字人民幣的落地將進入“加速跑”階段。最近國務院頒發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也再次明確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測試預計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通過小範圍的測試完成基本的早期技術驗證,第二步是開始在應用場景下進行較大規模的中期測試,第三步則是正式面向社會推廣,甚至開始走向國際化。從本次測試的資訊來看,DCEP已經完成了內部的早期技術測試,開始進行更大規模的中期測試。本輪測試實際上採用了數字消費券的模式,在限定時間、限定區域和限定消費場景下進行隨機投放。這種投放模型可能是未來中國數字貨幣的主要推廣策略,通過抽籤保證公平性,又通過限定條件確保DCEP能夠真正應用於消費場景,在實體經濟內流傳。如果這一模型得到驗證,對央行未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產生深遠影響。

 

客觀上來講,中國數字貨幣的發行有著得天獨厚的領先優勢。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13.19億人,佔據全球線民總規模的32.17%;網路支付交易額達249.88萬億元,移動支付普及率處於************水準。中國用戶已經習慣了互聯網支付,數字貨幣的推廣成本很低,未來有可能推動高達數十萬億規模的數字經濟產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數字貨幣是未來全球數字經濟皇冠上的明珠,若與5G技術、北斗系統相互打通,將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目前,央行數字貨幣是各國發展的一個重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調查,80%的中央銀行已進入數字貨幣研發,其中過半已進入研究實驗與實行階段。10月9日,日本央行發佈央行數字貨幣報告,明確未來數字貨幣的規劃、設定及實施路線;國際清算銀行(BIS)與7國中央銀行(加拿大銀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國家銀行、英格蘭銀行、美聯儲、歐洲中央銀行)日前也聯合發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基本準則與核心特徵》報告,以促進數字貨幣發展與推進跨國支付。不過,雖然這些國家也在討論央行數字貨幣計畫,但由於立法限制、數據安全等問題進展速度較慢,大多還停留在討論階段。當前,中國在這場所謂的“數字貨幣競賽”中走在了前端。

 

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超前發展讓一些西方政客產生焦慮和恐慌,甚至出現了一些陰謀論。西方社會一些人關於中國數字貨幣計畫的恐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擔心人民幣通過數字貨幣進行國際化,對美元體系產生衝擊;二是擔心數字貨幣走向全球,使得中國政府或企業掌握國外的用戶數據。一些所謂的擔憂和陰謀論說法並沒有什麼依據,主要還是他們的恐慌心理所致。但它也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卻無法回避的問題:中國的數字貨幣應當以什麼樣的形象展示於全球的公眾面前?無論技術如何演進,貨幣的本質仍然是信用,而信用的背後則是公眾信任和社會形象。一旦技術被惡意打上“不良”標籤,那麼就會失去信用基礎。正如華為先進的5G技術被西方政治家貼上“國家安全”的標籤一樣,如果DCEP也被打上國家安全、數據安全的陰謀論標籤,則會推高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成本。而且,可以想見,一些西方反華政客會大力妖魔化中國數字貨幣計畫。

 

因此,這也提醒我們,在推行DCEP的時候,必須謹慎地塑造和維護DCEP良好的公眾形象,甚至將其作為重要價值觀之一。如果數字貨幣未來要走向國際社會,那麼在其早期的方案設計中不應當是一個冷冰冰的技術解決方案,而應是一個在全球化視角下設計的“文化產品”。這才是數字貨幣的信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