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國內股權投募資市場年內遭“雙降” 政策鬆綁後險企能否成為“攪局者”?

———— 發佈時間:2020-08-19   編輯:  閱讀次數:60 ————

编者按: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為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鄭磊鄭磊認為,國家希望險資能多投股權專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但目前險企並不擅長股權投資,因為投資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團隊。險企可單純作為LP(有限合夥人),把一部分資金交給專門的股權投資機構去打理,也可作為政府牽頭的基金,如半導體大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這些基金回報期較長,募資規模大,對國民經濟可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同樣可以達到險企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吳曉俊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險企很難突破現有的股權投募資市場格局。險企一般偏好投資二級市場,因為與之相較,一級市場在投資數量和投資份額的限制條件更多。此外,險企強調穩定的收益和安全的退出,比較偏愛較大的專案,如養老、新基建等。

 

今年前7個月,國內股權投募資市場遭遇“雙降”。據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股權投募市場共募集194支基金,數量同比下降26.5%,環比上升12.8%;披露募集金額的基金有192支,共募資612.3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3.2%,環比下降14.8%。在此之前的上半年,國內股權基金新募集數量和金額已經出現同比“雙降”的現象。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經濟行為與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股權投募資市場出現“募資難”的問題已經持續幾年了,7月份股權基金新募集數量和金額出現同比“雙降”也很正常。


7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政策鬆綁後,險企能否成為國內股權投募資市場的“攪局者”,一舉改變原有市場格局?


對此,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常鑫副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放寬保險資金開展直接股權投資的行業範圍,有利於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帶來更多的長期資金。但險資投資週期具有長期性,整體上偏於謹慎,對資金安全性有較高考量。而不同的專案對資金類型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政策允許險資進場不一定能解決其他專案的“募資難”問題。


 新募股權基金數量及金額同比雙降


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1069支,同比下降20.3%;新募集基金總額4318.40億元,同比下降29.5%,新募集基金數量及金額均呈同比下降趨勢。其中,今年第二季度,中國股權投募資市場情況較一季度有所好轉,但同比仍下滑36.5%。


下半年的情況也不樂觀,今年7月份,國內股權投資募資市場共募集新基金194支,募集數量雖然環比上升12.8%,但同比下降26.5%。披露募資金額的192支基金共募資612.31億元人民幣,平均單支募資規模3.19億元人民幣,環比下降24.5%。當月募資金額在10億元及以上的大額基金共計21支,共募資約353.63億元人民幣,占總募集金額的57.8%。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新募集的成長基金數量為111支,占比達57.2%,募資金額419.86億元人民幣。創業基金有75支,占比38.7%。此外,還有4支基礎設施基金、2支房地產基金、1支並購基金及1支早期基金發生募集。


從募資規模來看,7月份新募集基金規模******的是上海眾付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募資45.003億元。規模排名第二的是寧夏銀川都市圈黃三角建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募資40億元。位居第三的是廈門國貿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募資30億元。


鄭磊表示,我國股權投募資市場的“募資難”問題已經持續幾年了,其中有很多原因,比如,經濟下行導致專案發展不順利和投資退出困難,已投專案難以轉手,導致之前投資的很多錢沒有收回來,打擊了LP(有限合夥人)對市場的信心,進而導致“募資難”局面的出現。


江蘇國晟金財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吳曉俊博士則表示,現在股權投資市場出現同比雙降,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7年資管新規出臺後,銀行配資這條路斷了。目前,能夠募到資金的大多是大型股權投資公司,如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可以通過商業銀行、私人銀行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高淨值客戶募集到資金。至於那些規模較小的、不知名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則很難募到資金。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披露目標規模一枝獨秀


清科研究中心旗下的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新設立股權基金共計52支,數量環比下降7.1%。其中,披露目標規模的基金有11支,計畫募資965.89億元人民幣,較6月份環比上升107.9%。


從基金類型看,成長基金共新設37支,占新設立基金總數的71.2%。數量位居第二的是創業基金,新設立15支,占比28.8%。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新設立的披露目標規模的基金中,目標規模******的是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首期規模885億元,可謂一枝獨秀。該基金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第一個*********政府投資基金,由國家財政牽頭,彙集長江沿線11個地方政府出資形成的專項基金,對於改善長江流域生態將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可以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有助於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綠色金融責任體系。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由國家財政出一部分資金、相關地方政府出資另外一部分,由中央相關部委提供指導、由地方政府協同操作的模式,很值得推廣。綠色環保是國策,國內很多地區需要投入鉅資進行環境治理,這類基金能夠提供很好的支持。”


但鄭磊強調,這類基金適合提供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領域,以及國家重點攻關領域,並不適合在商業化較高的領域推行。在重點攻關領域,可利用這種模式集中力量辦大事,比如,可以設立半導體大基金、晶片大基金、疫苗大基金等。


政策鬆綁後險資能否打破原有市場格局


7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在此之前,保險資金開展股權投資,遵循的是2010年頒佈的《保險資金投資股權暫行辦法》,對險資的投資範圍有著明確界定,只能投在金融、養老、醫療、汽車服務等幾個領域,如TMT、通訊、高端製造、消費升級等領域都不在規定允許的範圍內。


此次政策鬆綁後,險資能否打破原有的股權投募資市場格局?


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常鑫副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放寬保險資金開展直接股權投資的行業範圍,有利於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直接融資帶來更多的長期資金。但險資投資週期具有長期性,整體上偏於謹慎,對資金安全性有較高考量,在進行股權投資時也會偏向追求穩定的收益和安全的退出。同時,因為保險資金的投資規模一般都很大,能與之投資體量匹配的專案數量比較有限。未來險資可能會對增長確定性高、國家政策紅利集中的行業加大投入,比如金融、養老、醫療健康等領域。另外,行業監管部門也明確了保險業要加大對“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專案)的資金支持。“不同的專案對資金類型的需求不同,因此,險資進場不一定能解決其他專案的募資難問題。”常鑫如此表示。


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則表示,政策鬆綁險企進行股權投資打開了一扇大門,增加了一個進退自如的投資管道,推動險企進一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鄭磊認為,國家希望險資能多投股權專案,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但目前險企並不擅長股權投資,因為投資這個領域需要專業的團隊。險企可單純作為LP(有限合夥人),把一部分資金交給專門的股權投資機構去打理,也可作為政府牽頭的基金,如半導體大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等,這些基金回報期較長,募資規模大,對國民經濟可起到重要支持作用,同樣可以達到險企支持實體經濟的目的。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顧問吳曉俊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險企很難突破現有的股權投募資市場格局。險企一般偏好投資二級市場,因為與之相較,一級市場在投資數量和投資份額的限制條件更多。此外,險企強調穩定的收益和安全的退出,比較偏愛較大的專案,如養老、新基建等。


本文轉載自“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