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高級研究員袁國寶:胡潤百富榜隱藏了哪些“真相”?

———— 發佈時間:2021-03-29   編輯:  閱讀次數:88 ————

袁國寶

互聯網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新盟創始人、資深媒體人、新媒體行銷和品牌傳播專家。

 

  

寶哥說

 

2021,這仍然是一個混泥土澆灌出的時代

 

疫情血洗全球經濟的2020年成為過去,可此時此刻,人們卻發現一個很離譜的現象。

202032日,胡潤研究院發佈了《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過去一年中,全球新增了41210億美元企業家,總人數達到3228人,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更是新增了259位十億級美元的企業家,共計1058位,超過了排名其後美國(696)、印度(177)和德國(100餘位)三個國家企業家總和。

 

 

 

這意味著,當一場全球範圍的危機來臨時,擁有更多資源的人,往往能比普通人獲取到更多的財富。疫情在重塑了全球格局的同時,全世界的富豪們也在加速收割全球財富。

 

 

 

“馬太效應”,正在升級:富有的人在更加富有,貧困的人會更加貧困。

 

但這個殘酷的規律,似乎對中國房地產行業逐漸失靈——在這次胡潤百富榜中國富豪排行榜中,人們熟知的中國房地產大佬無一挺進前十,整體排名更是大幅下滑。

 

似乎,在這片由混泥土澆灌出“中國經濟奇跡”的大地上,二十年過去,房地產造福的神話,正在終結。

 

一個充滿傳奇的房地產時代,會就此結束嗎?

1胡潤百富榜單中隱藏的關鍵資訊

這是一個什麼時代?僅從此次胡潤百富榜公佈的數據來看,這無疑是一個擁有的資源越發集中,財富就越發膨脹的時代。

雖然,2020年******關鍵詞是疫情。但在疫情下,不管是新興行業騰起,還是夕陽行業落幕,最核心的商業邏輯仍是如此。

 

危機,往往分拆成“危”與“機”——可從胡潤百富榜中,2020年全球新增41210億美元企業家,總人數達到3228人創歷史新高。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2020年的財富漲幅是過去十年來******的。”一切正如胡潤所言,2020年股票市場的繁榮和大量的新上市公司,每週能造就8位新的十億美元企業家。

在世界經濟整體停滯不前的2020年,絕大多數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裏。“機遇”,顯然不是為普通人準備的。

而令人心情複雜的是,榜單顯示中國2020年新增的富豪數量,甚至比世界其他國家總和還要多。

 

 

 

這是一件值得欣慰,更值得深思的事。

一方面,中國新增富豪大量湧現,正說明作為疫情期間全球唯一正向增長的經濟體,中國經濟具有著強大的內生力量。包括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的崛起,正帶給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強大的驅動力——比如,以10億美元為門檻,中國入圍的企業家從事新興行業企業家占比已達到36%,同比增加4%,而傳統行業占比所減至64%

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產業變遷又是最劇烈的一個。其中最顯著變化,即中國前十富豪榜中已不再有地產企業家。

相較以往,2020年許家印、李嘉誠、李兆基位列全球富豪前50、全國前5的風光無限來說,到了2021年,這兩位數次蟬聯中國首富的大佬,已經雙雙跌出全國前十。


 

這也是記錄以來,首次出現房地產企業家沒有進入中國前十的情況——中國房地產造福的神話,似乎在2021年開始終結。

 

這不是一場毫無徵兆的“告別”。在去年10月公佈的胡潤百富中國榜中,早已顯現出中國房地產“暮態”。

 

——榜單顯示,中國房地產行業上榜人數占比出現歷年來******降幅,從2019年的14.8%下降到10.6%,這是自1999年胡潤百富榜誕生以來,第一次跌出前兩,變為第三。而回顧過去20年,中國房地產企業家的財富總和,始終領跑於榜單前二。

 

個人財富縮水,行業體量下滑——這一個創造出無數富豪,帶來巨大經濟增量的房地產時代,真會劃上句號嗎?

 

2  吃下“紅利”的二十年後,終於迎來“調控時代”

 

 

鬱亮在去年9月底萬科的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曾指出中國房地產經歷過三個階段。

 

在2002年之前,是土地紅利時代:誰能拿地,誰能發財;

 

2002年後,是金融紅利時代:誰有資本支持,誰能迅速變大;

 

到了現在,地產商們則進入管理紅利時代:能有更加精細的服務,誰就能脫穎而出。

 

作為2014年就率先喊出“中國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的鬱亮來說,他的戰略眼光並不樂觀。但近些年密集的政策調控,以及地產商們主動、被動的去杠杆運動,已經讓他的判斷不再準確:

 

這其實是一個重新分配舊有財富,創造新財富的時代。

 

去年,將把房地產擠出前二的行業是大健康,而快消、製造、科技類等行業更在強勢崛起——在整個國家都在浩浩蕩蕩“去地產”的時候,房地產的弄潮兒們,就難免成了最落寞的一群人。


 

而對於整個中國房地產行業來說,真正迎來的,則是一個“調控時代”。

 

自去年8月底監管層推出的“三道紅線”——即在“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的雷霆手段下,各大房企被冠以上三色標籤。

這是一個讓他們笑不出的時代底色。

 

實際上,在20多年造富神話中,這一行業的持續加杠杆、高負債、高周轉,帶來的則是債務風險加大,甚至部分房企經營性現金流無法覆蓋支出,接連暴雷。

 

一種行業潛在的經營風險甚至系統性風險在蔓延——去年,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指出:房地產是現階段中國金融風險方面******的“灰犀牛”。更重要的是,房地產所謂的投資價值在某一歷史階段,近乎於“投機”價值。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風險。


 

而從2021“房住不炒”第三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傳達出的信號更是強烈。近年來,房地產除了自身轉型焦慮外,更有“調控焦慮”。

比如,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2月份單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高達45次,超過了1月份的42次。年內累計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已經高達97次。


更關鍵的是,從最開始的限貸到現在的房貸集管,調控中最直接的信貸手段,其“精准度”“力量感”也越來越強——比如,今年上海出臺的121新政”中,“嚴格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炒房客就極具殺傷力。

外加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增加土地供應”,以及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手段,也在源頭上為房地產炒作的畸形熱度,逐一澆上冷水。更不要說,呼之欲出的房地產稅,更是調控的“撒手鐧”——比如,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將2018年提出的“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調整為“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引發了各界的熱議。而上海和重慶也已成為目前我國徵收房產稅的試點地區。

以上種種跡象也正說明,橫跨20多年,歷經數次經濟週期後,對房地產的調控從供需端、融資端、再到如今長效機制演變,中國房地產野蠻生長的時代,徹底告一段落。

而對於執迷於不健康運作方式,仍在持續以高杠杆、高周轉、高負債立足的房企來說,或許: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3 鋼筋和混泥土,依舊是時代的“裏子”

 

可事物實際的運行規律,與理論規律往往存在著很大差距。

 

中國人最關心的,除了“國事”,還有“房事”,飯後談論最多的,是股票反著買,別墅靠著海——持續了幾十年的中國房地產造福神話,早已根深蒂固,這絕不會是一個能輕易告別的時代。


 

數據不會說謊。

今年2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等機構,聯合發佈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下稱“《報告》”)。

實際上,資產負債表可以鮮明地反應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而國家資產負債表可以******程度“摸清家底”——《報告》顯示,中國社會總資產已經由2017年的接近1400萬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萬億元。2019年的社會總負債達到980.1萬億元,而社會淨財富為675.5萬億元。其中,居民部門財富占比76%,達到512.6萬億元。

 

這意味著,居民人均財富約為36.6萬元。

 

除了有沒有“被平均”的討論之外,《報告》最直接的反映是:中國人的財富,大頭依舊在房地產——

 

《報告》顯示,2019年末我國居民部門非金融資產規模為249.9萬億元,其中主要構成部分為房地產。雖然,房地產占居民全部資產的比重已由最高超過60%,下降到2019年末的48.8%

但是,就國際橫向比較看來,我國居民部門房地產占比仍遠遠高於全球各主要經濟體。

 

曾有人一個非常有趣的統計——以2019年數據為主,中國四座超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房產總價值竟高達137萬億人民幣,這相當於同期美國住房總市值33.6萬億美元(合217萬億人民幣)的6成。

 

而這只是其中一面。在經典影片《大而不倒》中,記錄了一個故事:

 

2007年,在美國信貸危機發生前,金融業貪婪到達頂點。危機來臨時,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相繼倒閉,美國股市蒸發了約8萬億市值。惡果蔓延至全球,更是引發了自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

 

損失是慘重的,代價是慘痛的。可對於罪魁禍首,對那幫背負一屁股爛債,巧取豪奪的各大美國企業,美國政府最後只能妥協,選擇搭救。

 

一家企業,一個行業如果與國家經濟捆綁密切,那麼,“大而不倒”的故事,就越可能上演。

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這一個時代的裏子,仍由水泥和沙土澆灌。而澆灌的這群人,其力量已經超出一個健康的行業該有的範疇——

 

比如,2021年1月,TOP100房企單月實現全口徑銷售金額9598.1億元,同比增長64.2%,較去年同期增加44.4個百分點。全國300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2829/平方米,環比增加23%,同比上漲17%

 

 

 

房地產業也逐漸變成“贏家通吃”,“大魚吞小魚”的局面——數據顯示,20211月百強房企中銷售額破百億房企29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5家;超五十億的房企53家,TOP100門檻值為21.5億元。甚至,TOP100房企市占率提升至74.8%


2018年時,就有不少中小房企抱怨:“現在的房企重視排名,主要是因為只有排名靠前,才更容易融資。如果不在房企前50名內,銀行可能都不會放貸款。”

 

在萬物皆可“內卷”的東亞,中國房地產的內卷也在加劇,資源越發聚集到各大房企手中——這一切,正是孕育出“大而不倒”企業******溫床。

 

比如,歲末年交恒大曝出的“債券風波”,最後卻以戰略投資者簽訂了補充協議而草草收尾。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來,這一項捆綁上千萬人就業,帶來千萬億財富的房地產業不能倒,也不敢倒。

 

 可從歷史角度看,任何一個國家的產業變遷,都會有一大批人倒下。這群人,又會是誰呢?


而反觀他們在時代留下的這些混泥土長城,就曾有一句玩笑話:

 

我家的雞生了一個蛋,重一百多公斤,可是母雞只有2公斤——我真不知道雞是怎麼把蛋生出來的,難道是有人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