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2021-01-02 編輯: 閱讀次數:52 ————
五味雜陳的2020年終於過去了。用著名德國戲劇家和詩人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一句詩形容2020年,就是:“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一方面對於2020年的很多經驗、教訓都值得反復總結、思考,一方面,我們也不妨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展望一下2021年在生活、經濟和科技等各個領域,可能會發生(或者說繼續)的一些重要趨勢。下麵是我對10個重大趨勢的預測。
一. 新冠疫情因為疫苗的逐漸普及而在年底之前減弱。
這場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還在世界各地發酵,但是因為疫苗的出現而初露曙光。關於現有的mRNA疫苗和國產滅活疫苗,我個人認為都已經達到了群體免疫所需要的要求。(關於mRNA疫苗,請參閱我之前撰寫的《輝瑞的新冠疫苗是如何誕生的 —— 兼談如何把握“運氣》)
如果把人類對抗新冠疫情的過程形容為一場戰爭的話(從規模和傷亡人數而言的確相差不遠),套用丘吉爾的一句名言:“這不是結束,這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但,這可能是開始的結束。”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也是很多人可能還不太瞭解的:目前所有疫苗報告的保護率(中國生物的79.34%和輝瑞的95%),指的是發病率,而不是檢出率,而檢出率的數據則因為非常難以統計而沒有統一的結果。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打了疫苗,並不肯定能避免受感染者成為“無症狀感染者”和核酸檢測呈陽性,而是很大概率可以受到保護,不會發病。
二. 美國新總統上臺後帶來外交上的一些變化。
1月20日美國新總統上臺(可以參閱我之前寫過的幾篇關於此次美國大選的文章),在內政方面我認為會受到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而受到牽制,至少在明年,不會有明顯的改變,但是在外交方面,可能會在邊界牆、移民、氣候政策等等方面,與特朗普完全改弦易張。
對於經濟方面會帶來哪些影響呢?簡單來說,就是中國企業去美國融資會越來越難(今年中國企業在美國的IPO融資額居然創了新高),中國企業不得不重視歐洲市場(就像小米在歐洲市場突飛猛進一樣)。
三. 股票和投資市場在上半年高歌猛進,七月份之後走勢減弱。
眾所周知,明年七月是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因此在七月之前,我認為股票市場會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七月之後則可能會隨著疫情刺激措施的減弱、經濟過熱等因素而回撤,留下一個長長的上影線。
不過即便股市走強,也要注意就像今年一樣,大部分的成交量和漲勢,都集中於頭部企業,即有所謂的醬茅、車茅等等,每個細分市場中類似於茅臺這樣的頂尖公司會吸引大部分的資金,特別是基金經理們。
下麵是國盛策略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市值後50%的股票在總成交比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滑,已經降低到了19%。美國則是2%。在2021年,這個趨勢很可能會進一步延續。如果你投資的是市值小的冷門股票,需要小心!
四. 央行數字貨幣進一步普及;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中國股市出現區塊鏈第一股;圍繞數字資產的保險業務成為重要賽道。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DCEP),我在2020年寫了一系列的文章說明其概念、特點和用途,歡迎大家參考。元旦之前,北京也在一些商戶啟動了數字貨幣支付的試點工作。可以預見,DCEP在2021年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相關的支付基礎設施、工具、監管政策等,也會逐步完善,對於金融、支付相關行業的朋友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商機。
由於全球範圍內的央行大放水,以比特幣、黃金、煤炭、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資產在2020年價格均大幅上漲。
沒錯,我認為比特幣已經因為其規模性,成為了一定意義上的全球大宗商品。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進入這個市場,比特幣的價格可能會在2021年繼續攀高。
不過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因為監管的加強和OTC市場的嚴打,這方面的投資存在風險,可能會出現幣價漲了,但是錢兌換不出來的情況。如果是長期投資者可能不在乎,如果短期則需要防範這方面的政策風險。
在區塊鏈技術的產業應用和落地方面,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穩定發展、有實際案例的企業。雖然目前股市上有很多“區塊鏈概念股”,但是真正以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為主業的國內上市公司(在美國有以礦機為主業的CAN),目前據我所知還沒有。不過根據我對一些企業的瞭解,我相信2021年會有一家企業上市。
數位化資產的進一步多樣化和其內生的風險性(駭客攻擊等),會催生相關的風險對沖業務,即對數字化資產的保險,這方面發展比較突出的有Bridge Mutual。
五. 新能源車比例不斷升高,自動駕駛開始進入主流市場。
現在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道路上,綠牌車越來越多,一方面是牌照抽籤、拍賣方面的優惠政策使然,一方面也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性能、穩定性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
儘管如此,我還是遇到很多不敢開空調的新能源車主。這不僅需要充電樁的進一步普及,也要求電網的升級,才能支撐如此大的充電負荷。按照一位從事電力行業的朋友所言,要達到新能源汽車占到20%比例的2025目標(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估計將達到3000萬輛,這意味著每年新能源車達到600萬輛),幾乎要新建一個完整的電網出來。無疑,這裏面也存在著大量的商機。
與新能源車發展如影隨形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目前在部分城市的部分街區,已經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公交的試點。不過正如美國自動駕駛早期測試大多選擇道路平坦的鳳凰城一樣,自動駕駛的應用場景目前還比較簡單。
2021年,我們能否迎來自動駕駛發展的“奇點” ?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是冀望,我相信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正如機器替代了算盤、打字一樣,可預測的、可重複的交通流程將會是機器佔領的下一個高地。
機器的功能越來越強,是不是人類就無所事事了呢?當然不是,人類可以把節約出來的時間用於更有創造性的工作。何況,自動駕駛的普及也會帶來地圖、雷達、駕駛演算法、機器監管等等各領域的發展,這又會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六. 醫療科技、醫藥研發、高端養老設施成為發展重點。
疫情來了以後,我經常開玩笑說,人類的需求簡化為了四個:有地方待(房地產)、有地方看病(醫藥)、有食物吃喝(食品、白酒)和可以上網(互聯網服務)。這四個領域也基本上是股市表現最好的幾個板塊。
房地產除外,因為過去幾十年的大發展已經透支了現在的增長率,不過在各個地區的表現也有所不同,詳見下一條。
在醫藥方面,醫療科技和醫藥研發會進一步加速。這幾年有很多醫療科技企業上市,但是大家看看周邊,特別是對醫療資源要求迫切的中老年人,有多少會使用互聯網上的醫療服務呢?
我認為,線下體檢、診療和線上互聯網醫療結合的模式會成為2021年的一種新趨勢。特別是,諸如遠程超聲、遠程會診甚至遠程手術等技術的發展,會讓四五線城市的患者,更容易得到一二線城市的醫療資源。
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會增加對於康養設施的需求。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養老設施都需要建設在風光秀麗、人煙稀少的郊外,配以一定的醫療服務。
但是實際上,從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高端的養老設施都會建設在市區中心地點或者三甲醫院附近:老人不光需要照顧,還需要社交、享受生活和專業的醫療服務,也便於子女探望。(渡邊淳一有一本小說《複樂園》,就是描述這種養老院中的老人生活)。我估計,這樣的高端設施也會逐漸在中國一二線城市出現。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新一年的一點趨勢預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我比較關注的幾個領域。明天的下集,我將會談地產、能源、航太和互聯網方面的發展趨勢。
這些預測能有多准?未來永遠是無法揣摩的,這也是其魅力所在。在2020年開始時,誰能預測到新冠疫情的到來給世界攪了個天翻地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