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崔偉:“防偽”和“溯源”是一回事嗎?

———— 發佈時間:2020-07-27   編輯:  閱讀次數:117 ————

昨天有朋友問到:

區塊鏈在防偽、溯源中到底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下麵是我的回答:

 

我們經常把“防偽溯源”作為一個名詞來用,但是實際上這兩者是有所區別的。

 

包括數字浮水印(譬如我們的紙幣和一些加入細微數字資訊的印章等)、生物特徵防偽(譬如把創作者的DNA嵌入到藝術品製作材料中,或者把密碼作為包裝的編織方式)在內的物理和數字防偽技術,是防偽(Anti-counterfeiting)方面的主要手段。

 

數字浮水印示例

 

區塊鏈本身,起不了防偽的作用,因為無法驗證物理對象的真實性,區塊鏈本身是一項數字技術(或者確切地說,分佈式存儲技術及其衍生出的一些分佈式激勵模式)。

 

所以市場上有一些所謂的區塊鏈防偽,從概念上來說是不確切的。常見的例子是,在酒瓶上印一個二維碼,用戶掃一下可以看到產品資訊。這只能證明這個二維碼是真的,但是不能證明酒瓶裏面的酒,就是二維碼所對應的那瓶酒。各種區塊鏈大米、區塊鏈雞,等等,依此類推。


 

這樣的產品市場上層出不窮

 

但是在溯源這個層面,以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這裏說的溯源(Traceability),並不只是說找到源頭是誰,因為這樣就是防偽,而是:在產品流轉過程中,搜集完整的路徑(Trace/Audit Trail)資訊。

 

譬如說,以蓋了數字浮水印的檔來說,檔採用了數字浮水印技術的印章之後,可以大大提高其真實性背書。這只是解決了防偽的需要。

 

但是,如果用戶需要瞭解這個檔在從生成、提交到審批到最後存檔的整個過程,顯然單一的防偽數據並不足以構成這個溯源鏈條。

 

這個時候,就需要整個檔處理過程中的相關各方,都把流程資訊,以統一的形式、規範,放到一起,而且這個流程資訊本身也需要具備安全性。

 

不過,如果是同一個單位內部,那麼只需要用一個集中式的資料庫、嚴格的許可權管理和簡便的操作介面,即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但是,如果涉及到多個單位的不同部門,甚至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政府單位、企業,在採集端可能還有掃描器、物聯網終端設備、人工輸入等多種形式,那麼就有一個如何統一數據格式、如何互相信任(即“我怎麼確保你沒有修改我的流程資訊”)的問題,那麼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技術(其實說簡單點,也就是分佈式的數據處理和存儲,再加上相對較為透明的數據監控)就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至於什麼是區塊鏈技術,為什麼它可以發揮作用,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區塊鏈每天三分鐘:區塊鏈有什麼特點?

 

區塊鏈每天三分鐘:“去中心化” 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文讀懂區塊鏈行業歷史、現狀和機遇。

 

所以我的觀點可以總結為:


用什麼技術,首先看你要解決什麼問題。對於只需要防偽,或者只發生在同一個單位以內的流程(內部信任問題並不嚴重,或者根本就不存在),那麼並不需要採用區塊鏈這種分佈式的技術。如果涉及到多方之間的協作,區塊鏈可以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當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是:在防偽方面採用專門的浮水印或者生物手段,在溯源方面採用區塊鏈。兩者結合,雙劍合璧。

 

以海鮮、藥品的冷鏈物流為例,監管部門、消費者不僅要知道這只魚是真實的“三文魚”(而不是虹鱒魚),還要知道這只魚在運輸、存儲過程中的詳細資訊,是否都符合冷鏈物流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既要考慮防偽,又要考慮溯源。

 

 

冷鏈產業流程圖

這裏插一句:

其實,目前大部分的雲服務的部署方式,也都是分佈式的,目的是提高處理效率、擴容能力和適應微服務式的運維。

 

過去大家都想辦法提高單機的性能,後來Google推出了分佈式的三件套(分佈式檔系統 GFS、大數據分佈式計算框架 MapReduce 和 NoSQL 資料庫系統 BigTable),大家發現可以把大量的普通機器組織到一起,部署一個大規模的伺服器集群,通過分佈式的方式將海量數據存儲在這個集群上,然後利用集群上的所有機器進行數據計算。這樣,其實不需要買很多很貴的伺服器,就可以達到非常強大的存儲和計算性能。區塊鏈和這些分佈式架構相比,主要的區別還是在於數據結構和激勵方式上。


歷史回顧


話雖如此,其實在實踐中,我看到的普遍情況是:很多企事業單位,別說分佈式了,連集中式的數位化,都還沒有做到。

 

檔、檔案、資訊和數據的處理,還存在大量的手動環節,審批繁瑣、冗餘,這是實際情況。

 

所以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會拿包括區塊鏈、互聯網,甚至只是普通的OA系統來作為抓手,來解決企業、政府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畢竟,解決問題的技術,就是最好的技術。

 

這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