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崔偉:為什麼7100多萬美國選民依然支持特朗普

———— 發佈時間:2020-11-14   編輯:  閱讀次數:77 ————

美國大選尚未完全塵埃落定,各種爭議尚存。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大體獲勝的拜登,還是困獸猶鬥的特朗普,任何一方的勝利,都只能稱之為慘勝”。

 

下麵是美聯社目前公佈的結果,全國範圍內,拜登領先川普3.4%,遠遠小於之前的民調預估。

 

截止到目前,特朗普獲得的普選支持票(popular votes)已經超過7100萬張,這不僅打破了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中得票近6950萬票的歷史記錄,也超過他自己在2016年競選中拿到的近6300萬支持票,名列史上第二位,僅次於此次的拜登。

 

 


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在議會投票中的表現也不如人意:

在眾議院,民主黨雖然保持了領先(435席中的218席),比上一屆失去了至少6席;


在參議院目前尚未決出勝負,目前共和黨50:48領先,等待1月份佐治亞州的兩個參議院選舉結果,目前但是考慮到佐治亞州一直以來的保守傳統,這兩票大概率會歸於共和黨。

 

也就是說:

1、拜登上臺後,因為參議院掣肘,很可能會變為“跛腳總統”,很多議案和人事安排無法推行。

 

2、美國選民某種意義上是選擇了共和黨,雖然特朗普很可能比極小差距落敗,但是“特朗普主義”(Trumpism)依然得到了支持。

 

 

互聯網上對於特朗普各種嬉笑怒罵皆有之,但是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即使在事先各種民調看衰,媒體大部分反感特朗普,新冠疫情導致美國民怨沸騰的情況下,依然有這多人支持特朗普,讓他贏得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二高的選票?

 

崔哥這篇文章,嘗試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為什麼即使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特朗普依然可以獲得如此高的支持率。注意,崔哥並不支持或者反對任何一方,只是嘗試通過數據分析,說明或者理解這事實之後的邏輯。

 

本文主要參考的數據來源:

 

2020-11-03,NPR報導《美聯社 VoteCast Survey:理解2020選民》; 

 

2020-11-03,紐時《全國出口民調:不同群體的投票傾向》;

 

各國貿易經濟數據網站(tradingeconomics.com)

 

 

按照網上對特朗普本人的各種嘲笑,那麼投票給他的選民都“傻”或者都被騙了嗎?顯然不是。崔哥的人生經驗是,世上基本上沒有一個人真傻。如果你覺得別人傻,很大概率是你沒有理解他/她的核心訴求。

 

那麼,美國選民最看重的是什麼呢?

 

下麵的這個出口民調給出了一個答案:35%的投票者都將經濟因素作為首要考慮因素(比例遠遠高於選擇種族問題的20%、疫情的17%、安全的11%和醫療保險的11%),其中83%的人投了特朗普。


 

也就是說,相對於特朗普在推特上的發言,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表現,在外交上的成敗,美國選民一直以來,最關注的還是經濟因素。

 

所以,答案很簡單,也是那句在美國歷次選舉中屢次被驗證的道理:It is the Economy!” (經濟決定了選票!)

 

經濟學家在評價特朗普的成績時,會討論他是否幸運趕上全球經濟復蘇,是否合理採取了減稅等刺激手段,但選民不會這麼想,他們會以自己在經濟上的切身感受,認為特朗普能力強,實現了競選承諾。各項調查都顯示,經濟表現是選民關心的頭號因素,這是特朗普在普選上獲得高票的基礎。

 

1.  那麼,特朗普任職期間的經濟表現到底如何呢?

 

特朗普任職前三年的美國經濟和市場表現可圈可點(或者把2017年表現歸功於前任,只看2018-2019年表現)。

 

與”七國集團”的其他6個工業化國家平均表現相比,美國GDP增速表現更好,股市一枝獨秀,失業率更低。在吸引外國對美直接投資上,雖然投資總額占比下降,但數量卻上升。

 

根據美國勞工部發佈的統計數據,在疫情之前,美國的失業率達到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

 


根據密歇根大學的數據,消費者信心指數在疫情之前一直保持高漲:

 


道瓊斯指數在四年間漲了56%: 

 

 

此外,美國家庭中位數收入在2019年增速超過6%,是2005年以來的最好表現。更重要的是,雖然排後四分位的工資增速至2015年起超過了前四分位(低收入者的工資增速高於高收入者),但前者在2018-2019年均超4%,類似表現只在克林頓執政期間達到過。

 

2. 老百姓如何評價其經濟表現呢?

 

9月份的一項民調結果是雷根問過的著名問題:“你現在過得比四年前更好嗎?”

 

在過去的連任競選中,雷根只獲得44%的肯定答復就取得大勝,喬治·W·布希獲得47%,奧巴馬獲得45%,他們都贏得了連任。對特朗普,高達56%的人說他們現在過得比他剛上任時更好。

 

 

 

那麼在對於投票以後人群所做的出口民調中,支持特朗普的選民,41%都贊同,他們目前的家庭財務狀況要好於四年前,其中72%的人投給了特朗普:

 

 

3.  特朗普在經濟上做對了什麼?

 

芝加哥大學研究稅收、醫保和勞動市場的教授 Casey Mulligan 曾經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與特朗普緊密合作了一年時間(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後,在今年9月出版了回憶錄《你被錄用了:一個民粹總統不為人知的成功和失敗》。(You're hired: Untold Success and Failure of a populist president)

 



全書開篇指出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過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美聯儲、國會預算辦公室的經濟預測幾乎都高於實際GDP表現,但2017-2019連續三年的GDP增速都高於預期。

 

Mulligan在書裏詳細描寫了特朗普在經濟方面的政策或者改革:

 

對企業減稅,放鬆監管有利於增加家庭收入(很多華人支持共和黨的主要原因就是擔心民主黨會持續加稅,事實上民主黨執政的州的確都有比較高的稅率);

 

提升移民素質而非反移民;

 

改革醫保減少了鴉片類止痛藥濫用;

 

對醫療系統放鬆監管實現藥物價格下降;

 

減少對大學的補貼以降低學費(是的,你沒聽錯!)

 

 

媒體報導的特朗普渾渾噩噩、廢話連篇、不務正業,但Mulligan在書中描述,白宮的行政工作目標清晰,非常有效率,特朗普擅長憑企業經營的直覺對棘手的經濟難題進行決斷。

 

他的推特看似雜亂無章,卻常被用作“隨機參照實驗”,對一些政策設想收集資訊回饋,這是一種讓參與者渾然不覺的高級手法。

 

Mulligan對特朗普惺惺相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們,有著“市場是好的,監管是壞的”這一傳統理念。


芝加哥學派是西方經濟學流派之一。其成員主要是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信奉新自由主義經濟哲學、強調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的一批經濟學家,該學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紀30年代前後有雅各布·維納(1892-1970)、富蘭克·奈特(1885-1972)等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米爾頓·弗裏德曼(1912-2006)、喬治·斯蒂格勒(1911-1991)、羅納德·科斯(1910-2013)、加裏·貝克爾(1930年-2014年)等人。 

 

其成員堅定地支持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的經濟分析,在其政策建議中頻現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自由主義思想。


由於這本書的基調非常與眾不同,主流媒體少有報導。但在亞馬遜上,這本書得到了讀者4.8分的好評(總分5分)。

 

 

4.  特朗普為什麼會在新冠疫情的處理上昏招頻出?

 

除了特朗普本人有反專家、不信科學的性格以外,本質上,崔哥認為,特朗普和共和黨所代表的的保守陣營所提倡的“大社會、小政府”的理念,崇尚減稅、競爭、減少監管,但是這種原則,並不適用於新冠這樣需要強干預的公共衛生管理危機。

 

從這個角度來看,“盈虧同源”這個道理,即適用於投資,也適用於行政管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保守理念固然成就了經濟成長,但是也導致了在疫情處理上的失控。

 

(對於“盈虧同源”這個觀點,我有很多觀察和想法,以後可能會單獨寫一篇這方面的文章。因為意識到“盈虧同源”以後,是不是我們就應該隨機應變,隨時變化,才能只贏不虧呢?我認為,這種想法很好,但是不可能做到。)

 

5.  拜登獲勝的關鍵是什麼?

 

在我看來,拜登的勝選,關鍵在於美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此次疫情的影響:

1)年輕人(占比17%)積極投票,他們對經濟因素考慮較低,更在乎個人價值,並且希望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壟斷,自然與保守陣營背道而馳,對於拜登支持率大幅度超過特朗普;

2)65歲以上老人(占比22%)對於特朗普的支持率低於以前,因為受疫情影響最重,不過即使如此,這個群體對於特朗普的支持率超過了拜登;

 

 

3)非白人和移民群體越來越多,在總體選民中占三分之一,而他們對於重視種族問題和移民政策的民主黨更加支持(有意思的是,一般認為白人女性對特朗普大多反感,但實際與之相反):

 

 

這就是崔哥對於此次特朗普獲得很高普選票的原因分析,總結如下:

 

1、特朗普在主政期間的降低稅率、鼓勵競爭等策略,促進了經濟發展,得到了大量選民的認可。

 

2、但是這種自由放任的政策,也導致了他在應對疫情時的失策,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疫情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是拜登獲勝的主要原因。

 

4、因為共和黨在議會中小勝,拜登將會面臨著成為“跛腳總統”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