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2020-04-17 編輯: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付 饒 閱讀次數:51 ————
圖:大數據環境下應加強對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期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形成於2020年3月30日。這是中央發佈的第一份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檔,明確地表示數據成為生產要素。這可謂一個標誌性事件,表明數據將會是未來社會數位化、資訊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所謂生產要素,是說這一經濟資源,對於全要素生產力的充分發揮,對經濟社會的全面持續發展,對經濟組織與參與個體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數據記載資訊,資訊孕含知識,這些資訊與知識,過去是分散於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不易量化,也不好積澱為顯性數據與知識。伴隨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識別數據的經濟價值,充分發揮其影響全部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日趨重要,也具備了識別、計量與管理海量數據的演算法、算力等工具,於是將數據單列為生產要素就具備了現實條件,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也會與土地、設備、原材料、資本、勞動、技術同等重要。
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大數據這三項新興技術,分別代表著生產力、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的變革。
在大數據時代,誰能夠讓我們描述“看不見的世界”,誰就能夠代表未來。區塊鏈能夠實現數據的高度安全備份,實現確權的多方性,同時維護成本低。現在要建立一個移動支付的互聯網公司,需要非常好的基礎設施來支持。但未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成本非常低。就像比特幣,沒有一個很大的公司來運營它,核心開發就幾個人,運行了十多年,全球有數千萬用戶,極少出現故障。
完善安全保護制度
區塊鏈技術賦能的通證經濟完整詮釋了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下的生產關係。通證不僅承擔了資產數位化載體和內部結算媒介的職能,作為一種獲取共識的證件,讓持有者形成利益共同體,合作共贏,同時也作為獎懲的載體,通過獎勵和扣除,實現對參與者信用度的計量,從而使通證的內在價值不斷上升。通過在實體經濟活動中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就能形成良性經濟迴圈。
首先,要重視數據治理工作。目前很多機構雖然手握大量數據,但治理水準較低,無法發揮數據的預測效應。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分佈式存儲,現時不少地方到處都是24小時收集數據的感測器,產生的數據是海量的,傳統的中心化系統很難處理,唯有先應用大數據技術確認數據隱私邊界,進而將海量數據放在分佈式的區塊鏈上處理,才能******限度地發揮數據的作用。
其次,要重視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和生產資料的法律定位。除了設置“大數據管理局”等政府機構,還應從相關立法上做好配套。當前數字經濟正在引領新經濟發展,數字經濟覆蓋面廣且滲透力強,與各行業融合發展,如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完善適用於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