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2020-12-05 編輯: 閱讀次數:119 ————
近期瑞幸咖啡和好未來等多家在美股上市的企業爆出財務造假的醜聞,引起了軒然大波。
醜聞爆發之後的瑞幸股票走勢
之所以在當下這個時機,因為這是美股企業紛紛發表年報的時間段,而負責審計的會計事務所發現數據水分太大,不願意簽發財報,企業實在遮不住了,只能以“自查”的形式爆出問題。
發生這種危機之後,一般的套路是這樣的:
1. 公共關係危機處理:發佈新聞稿,切割上市公司和偽造數據的個別高管之間的關係(就是那句常見的:“都是臨時工幹的”);
2. 聘請高水準律師團隊,應對已經形成的集體訴訟,賠償越少越好;支付監管機構的罰款。
3. 在國內做一些廣告宣傳,安撫消費者:我們的業務正常進行,不受股價短期波動影響。
4. 做一些PR引導,把矛盾轉向做空公司“渾水”,水軍發帖,營造渾水是一家來自於西方國家的不良做空企業的形象。
實在不行,可能還有會第五步:轉回A股上市。但是,現在的問題可能在於第二步“集體訴訟和監管機構處罰”的成本可能會高到無法承受,這樣企業就有無法持續運營的危機。
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律所發起的投資者集體訴訟
這方面的進展暫且不表,我倒是希望藉此觀察典型的企業商業模式。簡單來說按照最簡單的、也是最核心的商業問題“甲方是誰?” 可以把企業歸為四類:
1、2C:掙終端消費者(Consumer)的錢;
2、2B:掙企業(Business)的錢;
3、2G:掙政府(Government)的錢。
這三種司空見慣,無需贅述。我把瑞幸這第四種模式,稱之為2I,即掙投資者(Investment)的錢,也有朋友稱之為2VC。
對於某些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團隊來說,掙誰的錢,都是掙,只要落到自己腰包裏面的,就是掙錢。因此就衍生出來很多種套路:譬如創始人團隊找行銷機構花錢,廣告這種業務很容易虛報,然後自己從中提成。
但是更多的就是,虛報自己的業績,做大市值,讓投資人(無論是一級還是二級市場)購買價格虛高的股份。當然投資人很多也不傻,大家心知肚明,只要自己不是最後接手的就行。
在一個規則對投資者不友好的市場,譬如在A股,虛報業績的頂格處罰是60萬元人民幣,這種模式就可以大行其道。但是在規則相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市場,這種模式就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即上面提到的第二步,集體訴訟和監管部門罰金的部分,可能會讓企業賠到關門為止,之前的安然公司是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
安然公司是當時世界上******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面對財務造假,被SEC罰款5億美元,股票被除名並停止交易,最終宣告破產。公司CEO傑弗裏•斯基林被判刑24年並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欺詐策劃者費斯托被判6年徒刑並罰款2380萬美元;公司創始人肯尼思•萊雖因訴訟期間去世被撤銷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討1200萬美元的罰款。
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這就是安然公司為財務造假所付出的代價。
那麼,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說,在獲取的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鑒別這樣可能暴雷的企業,避免自己成為2I式創業團隊的“甲方”呢?
最近我在閱讀巴菲特的合夥人、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的傳記《窮查理寶典》,其中講述了查理對於如何挑選投資對象的建議,下麵截取其中的一些要點。
最重要的觀念是把股票當成企業的所有權,並根據它的競爭優勢來判斷該企業的持有價值。如果該企業未來的貼現現金流比你現在購買的股票價格要高,那麼這個企業就具有投資價值。當你佔據優勢的時候才採取行動,這是非常基本的。你必須瞭解賠率,要訓練你自己,在賠率有利於你時才下賭注。我們只是低下頭,盡******努力去對付順風和逆風,每隔幾年就摘取結果而已。
關於投資,我們有三個選項: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太難理解。
為了確定“可以投資”的潛在專案,查理先選定一個容易理解的、有發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不難理解,能通過這第一道關卡的公司很少。例如,許多投資者偏愛的制藥業和高科技行業就直接被查理歸為“太難理解”的專案,那些大張旗鼓宣傳的“交易”和公開招股則立即被劃入“不能投資”的專案。
在整個詳盡的評估過程中,查理並非數據資料的奴隸:他將各種相關因素都考慮在內,包括企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以及它所處的行業情況,即使這些因素很難被識別、測量或者化約為數字。
對待那些財務報告和它們的會計工作,查理總是持中西部特有的懷疑態度。它們至多是正確地計算企業真實價值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查理認為,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該企業的“護城河”,是保護企業免遭入侵的無形溝壕。優秀的公司擁有很深的護城河,這些護城河不斷加寬,為公司提供長久的保護。
最後,查理會計算整個企業的真正價值,並在考慮到未來股權稀釋的情況下,去確定和市場的價格相比,每股的價值大約是多少。後面這種比較是整個過程的目標——對比價值(你得到的)和價格(你付出的)。關於這方面,他有個著名的觀點:“購買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比購買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好。”
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必定是一家極其優秀的候選投資公司。但查理並不會立刻沖出去購買它的股票。他知道在正確地評估股票的價值之後,還必須在正確的時間買入,所以他會進行更精細的篩選,也就是“扣動扳機之前”的檢查。當需要短時間內完成評估(他稱之為“急診”)的時候,這種方法特別有用。
檢查清單上的專案如下:目前的價格和成交量是多少?交易行情如何?經營年報何時披露?是否存在其他敏感因素?是否存在隨時退出投資的策略?用來買股票的錢現在或將來有更好的用途嗎?手頭上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嗎?或者必須借貸?這筆資金的機會成本是多少?諸如此類。
在稀有的“黃金時機”,如果所有條件都剛剛好,查理決定要投資,那麼他很可能會決心下很大的賭注。他絕不會小打小鬧,或者進行“小額的投機性的投資”。這類行為包含著不確定性,然而查理為數極少的投資行為卻絕不是不確定的。正如他說過的,他的投資行為“結合了極度的耐心和極度的決心”。
簡單來說,我把查理的方法歸結為下麵這幾點:
1、企業是不是有自己的“護城河”。注意,一個企業的特點如果只是“便宜”,那麼會很危險,因為假以時日,總會有競爭對手出來把這條河踩平。
2、以經營企業的心態來投資企業,看重實際的運營數字,而不是虛無縹緲的PPT和遙遙無期的承諾。
3、買價格合理的好東西,比買價格便宜的壞東西更好。
最後,強烈推薦《窮查理寶典》這本書,其中關於老查理的成長經歷、人生哲學、分析方法的諸多介紹,讓人受益良多,特別在這疫情依然讓人焦慮的當下,讀讀這位96歲老人的睿智文字,也許可以讓時間的力量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