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2020-11-13 編輯: 閱讀次數:77 ————
11月9日,在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下,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與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上海對話”高峰論壇在上海拉開帷幕。論壇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巍發表《從外部因素到內生動力:文化金融與藝術金融的新發展》主題演講,從經濟環境、制度供給、技術變革三個方面分析未來文化金融產業的發展。
經濟環境:
數字經濟背景下新文化經濟形態的演變——文化數據資產
數字經濟環境可能對文化金融發展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呢?有幾個數據大家我們瞭解一下: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35.8萬億,占GDP的36.2%,其中產業數位化部分29.0%,數字產業化部分7.2%。這次“十四五”規劃建議裏面就提出了要實施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
在這樣一個戰略下,金融可能會關注文化產業裏面幾種變化,包括數位化生產,數位化商業模式,數位化文化消費,數位化數據資產。
我們最關心的就是文化數據資產。這是文化金融生態圖,文化資產是最核心的部分。在以往文化資產類別當中是沒有文化數據資產這個類型的,原來都是以著作權為主的無形資產,以非遺為主要形式的傳統文化資產,還有具有文化價值的實物資產(建築、文物、藝術品等)。但是未來,數據成為生產要素,也是一種生產資料,具有明確的經濟價值,而對於文化企業來說,文化數據資產也將成為文化資產的重要形態,成為金融關注的重要內容。
數據、算力和演算法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三駕馬車,未來“演算法”和“算力”在這個領域裏面就是核心競爭力,文化藝術行業數位化運動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實物藝術資產的數位化並在數字世界不斷演化;數位化藝術生產並產生數據資產,而金融機構將會特別關注形成的數據資產。
制度供給:
文化政策與金融政策——文化金融政策體系優化
現在整個國際局勢不確定性是很強的,包括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實際上會形成一個新冠鐵幕。在這樣的挑戰下,我還是要看到政策環境會極大的刺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沖現在的挑戰。
習總書記在湖南調研的時候說了一句非常令人鼓舞的話,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十四五”規劃到底多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呢?
“十四五”規劃建議裏邊有專門一章,有1000多字來重點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鍵字包括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
對於金融,“十四五”規劃建議裏提出要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準,增強金融普惠性。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金融雙向開放。
“十三五”期間,我國文化金融政策已經具備了體系化的雛形,文化金融服務已經實現初步專業化。《文化產業促進法》很快會頒佈實施,其中與文化金融相關的內容基本反映了我國多年來在文化金融政策領域的主要成就,也為未來十四五期間文化金融政策定下來一個基調和方向。“十四五”時期,文化金融政策將進一步豐富,頂層設計與實際政策績效並重,精耕細作。
技術變革:
互聯網與金融科技的發展——新藝術金融
技術變革可能會產生新金融,會產生新文化金融,也可能會產生新藝術金融。現代技術的變化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產生新金融,也會產生新的文化藝術產業,對文化金融體系變革一方面會改變功能,另一方面也會改變整個體系。
我們可以看一下金融科技與業務會構成的文化金融矩陣裏面有幾個: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5G等相關重大技術與橫向業務領域,文化信貸、文化產業投融資、文化保險、文化信託與藝術品財富管理,這是新技術條件下產生的新的藝術金融領域。
這些技術通過這樣的領域會產生一些場景,包括藝術品企業征信,藝術品價值評估,權益確認,眾籌,藝術品資產交易,藝術品投資顧問,這些都是新藝術品金融新的場景。
五年以來,據我觀察,很多已經有了技術平臺的測試也有落地,但是它的規模還比較小,現在還很難進一步普及,這個需要政策和政府進一步支持,因為這個事情有時候走走一半,如果不支持的話就夭折了。
我講上面三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證明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十四五”即將到來,在較好的經濟環境的條件下,在良好的制度供給和技術支撐下,在新的價值發現和新的優質資產基礎上,文化金融會實現自身的變革,從而克服以往非常難以克服的障礙,比如說文化征信,資產評估,為文化藝術生產提供更好的服務。
多年來,上海為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金融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環境,上海有能力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也有能力建設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也有能力建設一個國際文化金融中心城市。我們希望與上海各界同仁共同努力一起合作,為上海的文化產業,藝術產業,文化金融的建設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轉載自“中拍協”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