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首批4只科創50ETF均一日售罄 華夏認購額超上限7倍

———— 發佈時間:2020-10-01   編輯:  閱讀次數:22 ————

编者按: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50ETF不僅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機會,也符合由機構投資者操作的理念。科創50ETF是跟隨科創50指數的基金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科創板的影響力,因此受到市場追捧。”

 

一年前,首批科創板主題基金獲批設立時,懷著對科創板高度關注和期待的投資者紛紛攜資金入場,在相關產品發行之初頻頻上演“一日售罄”的場景;一年後,科創板市場中又現創新產品,科創50ETF應運而生。經過兩個月的預熱後,首批科創50ETF產品於9月22日正式開售,開啟科創板指數投資時代。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多位市場管道人士處獲悉,截至下午5點,首批4只科創50ETF產品在銷售首日就受到投資者熱捧,認購規模至少達到855億元,後續均將啟動比例配售。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50ETF不僅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機會,也符合由機構投資者操作的理念。科創50ETF是跟隨科創50指數的基金產品,進一步提升了科創板的影響力,因此受到市場追捧。”

    最低配售比例或不足13%

    9月22日,首批科創50ETF正式發行。這意味著,所有投資者尤其是未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的投資者,均可借助科創50ETF這一投資工具,“一攬子”參與科創板優質公司的投資佈局,認購該產品的門檻僅為1000元。

    首批共有4只科創50ETF基金供投資者選擇,分別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工銀瑞信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這四只科創50ETF均於昨日開始發行,發行期限均僅有一天,發行規模均執行限額發售。其中,現金認購的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50億元,多數產品設置了網下股票認購首募規模,上限為5億元。

    按照首募規模上限計算,上述4只科創50ETF產品的現金認購限額合計200億元,但昨日的認購金額已高達855億元,4只產品均已觸發比例配售,足見市場對科創板指數投資產品的關注與期待。

    其中,華夏上證科創50成份ETF認購金額超400億元,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認購金額約250億元,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認購金額約120億元,工銀瑞信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認購金額約85億元。這意味著,4只產品均將啟動比例配售。若按單個產品募集額估算,首批四只產品最終配售比例最低為華夏上證科創50成份ETF,最終配售比例約為12.5%,其餘3只配售比例分別為20%、41.6%、58.8%。實際認購金額及最終配售比例,將以基金公司公告為准。

    據市場管道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ETF產品只能在證券公司帳戶上認購,券商有著獨特的競爭優勢,公司總部前期組織了多場線下路演、線上全管道路演進行預熱。《證券日報》記者調查後發現,僅9月21日當天,至少有30家券商的官方公眾號推送了科創50ETF的“購買攻略”。在“購買攻略”中,除了介紹首批科創50ETF產品外,還推送了“一鍵開戶”、投資者教育等資訊。

    券商引導客戶避免紮堆認購

    事實上,對於投資者來說,在挑選跟蹤指數相同的ETF產品時,應關注基金公司的兩大差異:一是基金公司整體實力和投資運作管理的精細化運營實力;二是基金管理人在科技企業方面的投研實力。

    作為首批4只科創50ETF產品的管理人,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均為被動投資管理能力領先的基金公司。其中,易方達是科創板的“兄弟”板塊創業板的首只ETF開發者,華夏基金是目前境內權益類ETF管理規模******的基金公司,華泰柏瑞是國內首批ETF管理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批科創50ETF發行過程中,證券公司除了持續要求銷售人員學習相關規則外,還特別注重引導客戶正常配置科創50ETF產品。

    面對最終配售比例可能較低的現象,北京一位大型券商管道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科創50ETF本身是被動指數型基金,策略上差異不大,建倉時間和上市時間相同。對於這類產品,我們建議銷售人員從客戶資金利用率的角度對客戶進行引導。從昨天下午開始,建議大家避免“紮堆”認購有可能配售比例較低的產品。”

    對於科創50ETF的投資機會,華泰柏瑞科創板ETF擬任基金經理、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創板短期波動較大是客觀存在的,並且處於相對初期的發展階段,目前大型成熟的科技企業少,因此,從資產配置角度看,可能更適合作為一個衛星配置或進攻配置。這樣的產品,更適合長期持有或資產配置較分散的客戶。”


本文轉載自“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