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中心

北京迎金融開放重磅舉措 鼓勵探索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等多種交易方式

———— 發佈時間:2020-09-14   編輯:  閱讀次數:38 ————

北京迎來一大波金融開放重磅舉措。


9月7日,國務院批復稱,原則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加強金融服務領域改革創新,推動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交易場所依法合規探索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等多種交易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商品定價機制。


“《工作方案》對大宗商品交易和定價機制的相關優化,在直接增益大宗商品交易規模和效率的同時,釋放了監管對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另類投資領域的關注,體現了中國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趨勢,預計未來更多金融市場領域和更細化的開放政策將陸續出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談及探索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等多種交易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商品定價機制的意義,陶金認為,此舉是為了充實完善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場化交易和定價機制,有助於形成國際、國內市場的一致預期,同時也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管道,使得商品價格更能反映市場真實供求。


“對於鐵礦石這種已有期貨的大宗商品,標準倉單的交易可通過期貨交易所完成,但大量非標準倉單的融通和融資需求則無法滿足,因此探索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方式是對期貨標準倉單的有益補充。”北京金陽礦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分析師蔣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補充道。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論在國內哪個城市建大宗商品交易場所,若想取得較大市場影響力,基本都需要考慮在交易方式上與國際接軌,從而取得某類商品的國際定價權或對定價權產生一定影響力,所以推動北京鐵礦石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交易場所開展非標準倉單交易等交易方式很有必要。


關於“未來,針對大宗商品交易還可探索開展哪些交易方式”這一問題,蔣舒認為,對於大宗商品而言,期貨市場提供了期貨標準品種的套期保值和倉單流轉功能,因此非標倉單的交易和非標合約(如遠期合約)的開發將會有利於實體企業的資金流轉和套期保值,畢竟在國際市場上非標遠期合約常常由國際投行提供,而這塊目前是國內金融市場為現貨大宗商品企業服務的相對短板。


本文轉載自“證券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