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康波世代 -> 新康波世代

高級研究員汪軍:從新疆棉事件看我國標準制定

———— 發佈時間:2021-03-29   編輯:  閱讀次數:81 ————

最近HM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表層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了,因為HM發佈了一則“拒用新疆棉花”聲明。讓HM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但HM其實只是炮灰,真正後面的推手是BCI,因為BCI早在2020年10月就發過一個聲明。宣稱新疆地區存在“強制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的現象,這不符合該組織的行為標準,須立即通過吊銷或拒絕BCI許可證來處理。從2020年3月起,BCI就已經暫停在新疆地區發放許可證,因而新疆的優質棉花也不再獲得BCI許可證。所以帶頭幹這事的,其實是BCI。 

那麼對於一個本來就不存在的事實,一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NGO怎麼會莫名其妙就跟新疆沾上邊了呢?我們來看看BCI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BCI(良好棉花發展協會)是總部位於瑞士的一家非盈利的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NGO),該組織制定了良好棉花的“七大生產原則”,即將對作物保護措施有害的影響降至最低、高效用水與保護水資源、重視土壤健康、保護自然棲息地、關心和保護纖維品質、提倡體面勞動和運行有效的管理系統。 

BCI早期默默無聞,直到被美國金主美國國際開發署相中,然後迅速擴大,目前加入BCI的會員已有上千家。至於美國國際開發署為什麼會相中BCI,這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所以,其實BCI也是炮灰,真正帶頭幹這事的,其實是美國。 

但整個事件背後的邏輯值得推敲。 

一個不產棉花的國家,制定了一個棉花的標準,然後成為全球主流好棉花的判定標準。這個標準的水準如何暫且不說。重點是,這個標準是中心化的標準,就是說,這個NGO組織說是好棉花它就是,說不是好棉花那它就不是。這才給了美國金主爸爸加以利用的機會。 

一個破標準,它至於嗎?

不好意思,它真的至於! 

俗話說得好: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真不是說來玩的。BCI雖然這次當了美國的炮灰,但是一個不產棉花的國家,做的標準能讓全世界主流企業都認可,它不好嗎?它當然好!我昨天看過一個視頻,講的是在新疆種了30年棉花的棉商,講述早期BCI進入新疆對當地棉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幫助,為當地的產品拓展了很大的市場。所以別看標準只是一些拗口的文字堆砌起來的幾張紙,但就靠著這幾張紙,它有時候真的能夠帶動整個行業上升一個臺階。 

當然,我這篇文章不是給BCI洗地的,而是要提醒大家,雖然中國現在國力強盛了,但回頭看看各位所在的行業,有沒有哪怕一個標準是中國原創的? 

眾所周知,我是搞碳中和的,至少在碳這個領域,我並沒有看到中國原創的標準。碳排放MRV標準、碳市場機制、CCER機制,哪個不是參考歐盟那一套然後簡化一下就弄成中國的?CDP、SBTi,RE100這些未來與碳中和有關的NGO,哪一個是中國發起的?現在在碳中和大背景下,許多國內國際的企業都在加入這些組織。到時候這些組織壯大了,影響力起來了,誰也不能保證在某些敵對勢力的威逼利誘下,這些NGO組織中不會出現下一個BCI。 

那我們該怎麼辦?拿著陰謀論的態度去看待所有的國際標準和組織?然後凡是國際標準都不參考,凡是國際組織都不加入?這等於是掩耳盜鈴加閉關鎖國,顯然不可取。我們應該做的是:充分認可和學習別人在標準制定方便的能力,然後自己拿起筆,去創造完全屬於自己的、令全球都能信服的標準。 

但寫標準跟寫法律一樣,是一個非常嚴謹且偏公益的東西,所以國內很少有人去搞原創標準,都是國外標準抄一抄就成國內的了。我覺得標準制定這事,是中國想要成為未來規則制定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的軟實力,特別是制定能夠影響全球的標準,所以標準制定這事應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去佈局。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情況是,中國目前並不具備標準的創新的環境,至少在碳這個行業是這樣。我最近在推或許是國內首個企業相關的碳中和標準,受到不少阻力。“國際上都沒出標準,我們不宜太冒進”、“國家都沒有明確表態,這樣寫不合適”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我想其他行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 

其他行業我不清楚,碳中和這個議題自帶全球屬性,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未來碳中和的相關標準一定非常重要,歐盟的邊境調節稅一定會與碳中和相關標準掛鉤,國家、地區、行業、企業、產品、服務的碳中和如何界定,在國際貿易環節如何相互認可等都需要一個大家都遵守的標準。如果等著別人弄好我們去用現成的,那自然是對我們不利的。 

所以即使有阻力,我們也要去爭取、去創新、去改變,為未來中國成為真正的“規則制定者”,也為防止下一個“新疆棉”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