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康波世代 -> 新康波世代

銀行大額存單供不應求 有產品2分鐘售罄

———— 發佈時間:2020-08-07   編輯:  閱讀次數:37 ————

編者按: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額存單相較銀行其他理財產品更加穩健安全,收益也略高於大部分理財產品。因此不難理解,原來喜歡買穩健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客戶,現在都轉向去搶大額存單了。並且,受資管新規發佈和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不斷下降,甚至會隨市場波動出現浮虧可能。在此情況下,大額存單不僅安全,收益也好,自然就受到熱捧。

 

大額存單作為銀行的一項安全穩定、收益較高的存款類產品,一直備受客戶青睞,今年以來更是供不應求,部分產品靠搶才能買到。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在走訪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大額存單受投資者追捧的熱度不斷升溫,購買大額存單均需提前排隊預約,甚至出現“提前預約也不一定能買到”“發行2分鐘內即告售罄”的現象。

   “最近搶購大額存單的客戶太多了,用供不應求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一家城商行的理財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額存單相較銀行其他理財產品更加穩健安全,收益也略高於大部分理財產品。因此不難理解,原來喜歡買穩健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客戶,現在都轉向去搶大額存單了。”

  大額存單成“香餑餑”

  部分產品2分鐘售罄

  近日,有市民對《證券日報》記者抱怨稱,“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都不如以前了,自己對股票、基金等波動較大的理財產品又瞭解不多,還不如購買大額存單,不僅收益率高,還安全,肯定能保本。但是沒想到,大額存單竟然如此搶手,預約了都搶不到。”

  大額存單是銀行針對資金量較大的儲戶推出的一種專門存款,有一定的資金門檻,20萬元起存。大額存單是銀行存款類資產,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50萬元以內可以獲得全額保障。

  為了調查目前銀行大額存單的真實銷售情況,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地區各大銀行網點,發現大額存單的銷售確實相當火爆,由於前來購買的市民較多,部分產品甚至靠搶才能買到。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的一家國有大行北京網點的理財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受資管新規影響,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不斷下行。大額存單作為存款類產品,預期收益率與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差不多,因此近期購買的人較多,通常發行幾分鐘就告售罄,需要提前排隊搶購。”

  一家城商行北京地區網點的經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比較受歡迎的理財產品是利率較高的結構性存款,但隨著結構性存款收益率的下調並按市場化浮動以後,大額存單開始變得搶手了。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結構性存款市場確有明顯降溫跡象,部分銀行甚至一度停售結構性存款。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7月份,結構性存款產品發行量為1020只,較上個月減少715只。其中,人民幣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61%,環比下跌0.08個百分點。在結構性存款發行規模不斷降低、預期收益率不再“誘人”的情況下,大額存單開始成為市民眼中的“香餑餑”。

“我們銀行大額存單發行額度較少,每期發行額度約在5000萬元至1億元左右,從8點半開始賣,大概2分鐘內就會被搶完,我的客戶有很多都沒買到。”該經理對記者表示。

  近兩年來,資管規定不斷趨嚴,逐漸打破了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固有印象。特別是今年以來,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開始“破4”,並開始向淨值化理財產品轉型,在此過程中不少理財產品淨值“破1”。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原來具有的“保本、穩定、剛兌、高收益”等固有形象基本已被推翻了。

  根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共有276家銀行發行1403款銀行理財產品(包括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開放式預期收益型、淨值型產品),發行銀行增加10家,產品發行量減少56款。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8%,較上期減少0.01百分點,創近43個月新低。

  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資管新規發佈和市場利率下行影響,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不斷下降,甚至會隨市場波動出現浮虧可能。在此情況下,大額存單不僅安全,收益也好,自然就受到熱捧。”

  大額存單“量價”齊降

  監管和銀行的共同選擇

  在走訪過程中,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經理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銀行發行大額存單需要向央行報備,然後按計畫發行。有不少客戶詢問過大額存單產品,但我行已很久沒有配額了,因此無法滿足客戶在這方面的需求。”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統計後發現,截至7月29日,今年7月份以來新發行的大額存單數量為233單,實際認購金額合計26.63億元。與之對比,截至6月30日,今年6月份新發行的大額存單數量為134單,實際認購金額合計42.02億元。環比數據顯示,7月份新發大額存單金額較6月份明顯縮減。同比去年7月份發行的大額存單數量為300單,實際認購金額合計90.39億元,今年7月份大額存單的發行量更是減少過半。

  交通銀行研究員、西澤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鄧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額存單不同於常規的定存,需要專門審批備案,且每一期產品都需要專門設計。大額存單在發行、審批、備案、產品設計等方面要辦的手續很複雜,發行難度很大,因此會影響發行量。同時,今年以來監管層嚴厲打擊銀行資金套利、“空轉”現象,大額存單的發行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份發行的大額存單中僅有2單為5年期,有75單為3年期。去年同期發行的大額存單有7單為5年期,107單為3年期。由此來看,5年期及3年期的較長期限大額存單發行得越來越少。

  《證券日報》記者還發現,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也在不斷下降。近兩個月發行的大額存單已經沒有超過5%以上的了。在之前的5月份,部分農商行發行的大額存單還有利率超過5%的。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的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經理介紹稱,目前該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普遍下調,去年還有利率達4%的產品,現在同類產品最高利率也只有3.48%左右,而且3年期以上的大額存單已成為稀有品了。

  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存款在商業銀行整體負債中占比較高,調整存款定價及結構或成為銀行管理負債成本的突破口。比如,近日農業銀行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存款定價管理的建議》的議案。由此來看,大額存單發行數量減少以及利率下調,也符合目前的市場情況。

  《證券日報》記者也注意到,6月份,四大國有行曾主動下調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發行利率,商業銀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也均有所下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期銀行紛紛主動下調負債端存款利率,主要是為了緩解息差縮窄所帶來的壓力,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貸款利率下行後,銀行提高存款利率的動力會削弱,將進一步促進存款利率保持穩定。”

  鄧宇分析認為,“一方面,大額存單發行成本較高,高利率會抬升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另一方面,存貸款利率息差收縮會制約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業競爭會產生違反存款定價自律原則的現象。因此,大額存單發行量萎縮、利率下調,是監管部門和商業銀行的共同選擇。”

 

本文轉載自“證券日報網”